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
艳拂潮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
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宛相向。
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
寸藕折长丝,笑何郎、心似春荡。
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
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注释
断绿衰红:一本作“断红衰白”。潮:一本作“朝”。
宛相向:一本以此三字作上片结句。笑何郎、心似春荡:一本作“何郎心、似春风荡”。听娇蝉、声度菱唱:一本作“娇蝉声、远度菱唱”。
赏析
“法曲献仙音”,又名“越女镜心”、“献仙音”。陈旸《乐书》:“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献仙音》其一也。”又云:“圣朝法曲乐器,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笙笛、觱篥、方响、拍板,其曲所存,不过道调望瀛,小石献仙音而已。其余皆不复见矣。”《乐章集》、《清真集》并入“小石调”,《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调”。周、姜两家句豆大体相同。九十二字,前片八句三仄韵,后片九句五仄韵。前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五言两句,后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一句、六言一句,周、姜全同。
“风拍”三句。开头两句对仗。此言深秋时节,江湖上生长着的荷花,被风浪摧打得叶断梗折、花瓣零落,一派萧瑟之景。“艳拂”三句,言放在室中的盆栽荷花却仍旧生气勃勃,红白莲花随着金风在水盆上起伏不停。以此与上三句的江湖上荷花作比,并切入题意。“过数点”两句,言随着夕阳的折射,空中飘来几点雨丝。此种意境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异曲同工,都写出了秋天的气候变化。雨丝挂在红白莲花上,使词人觉得莲花也在为秋尽冬临而流泪悲哀。
“宛相向”三句,述清晨莲花。言清晨,当玉井星坠向西边,彩霞从东方闪现之时,红白莲花随着微风发出飒飒的响声,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它们相对而玉立,仿佛两个娇女子在喁喁而语,并指点着说:“你看,你看,有一朵白云已经飞过了那远处小岛的上空。”“玉井”,即参星下四小星名。“寸藕”两句。言盆栽荷花的藕根虽短,但是如果折断它,那未其藕丝是抽扯不绝的,这就是“藕断丝连”啊。词人由此又联想到自己与爱人虽也是分隔两地,但心常思之也。“何郎”,即三国时的何逊,人称粉面何郎。这里借代词人自己。“半掬”两句。“掬”,离也。此言红白莲若即若连,似乎也感受到深秋的微凉,再听见寒蝉凄切,仿佛正在歌着《菱唱》曲,使寒意更加浓厚。“伴鸳鸯”两句,言盆栽的红白莲像鸳鸯般双宿水上,词人对花饮酒,自是一大雅事也。可是他偏不写饮酒,而是写酒醒后才发觉人已在床上,时候也不早了。这一曲笔,道出此词其实是词人的追忆之作也。
全词以拟人手法,写活了红白双莲,并衬以词人自己的联想,写花即写人也。
猜您喜欢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
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
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推枕南窗,楝花寒入单纱浅。
雨帘不卷。
空碍调雏燕。
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
音尘断。
画罗闲扇。
山色天涯远。
阑干独倚天涯客。
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
相吊年光浇大白。
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温柔酣紫曲,扬州路、梦绕翠盘龙。
似日长傍枕,堕妆偏髻,露浓如酒,微醉欹红。
自别楚娇天正远,倾国见吴宫。
银烛夜阑,暗闻香泽,翠阴秋寂,重返春风。
芳期嗟轻误,花君去、肠断妾若为容。
惆怅舞衣叠损,露绮千重。
料绣窗曲理,红牙拍碎,禁阶敲遍,白玉盂空。
犹记弄花相谑,十二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