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落芙蓉并叶凋。
半枯萧艾过墙高。
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
人间争度渐长宵。
背景
此词写于1908年秋,北京。王国维在这年正月续娶潘丽正为妻。三月,王国维携妻北上,潘氏操持家政,王国维有心治学。
译文
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注释
芙蓉:荷花的别名。萧艾:艾蒿,臭草。孤馆:孤寂的客舍。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争度:怎么渡过。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赏析
首悲秋的词,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日斜孤馆易魂销”是写个人的情绪。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而“芙蓉”和“萧艾”两个词出于《离骚》,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已落芙蓉”两句虽看起来是“写境”,其实也有可能是“造境”。这种景象,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
但到了下阕,作者就开始把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他的主旋律——对整个人间的悲悯了。“坐觉清秋归荡荡”是说,秋天虽然凄凉,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继之以更为凄凉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是说,白天很快也就要过去了,继之以漫长的黑夜。这两句的口吻,使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争度”,是“怎么度过”。这是一种疑问,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
猜您喜欢
过眼韶华何处也?
萧萧又是秋声。
极天衰草暮云平。
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
红墙隔雾未分明。
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
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樽酒酌未酌,晓花颦不颦。
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碪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
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
谁倚西楼淡月。
犀比六博消长昼,五白惊呼骤。
不须辛苦问亏成。
一霎尊前了了见浮生。
笙歌散后人微倦,归路风吹面。
西客落月荡花枝。
又是人间酒醒梦回时。
北临洛水拜陵园,奉表迁都大义存。
纵使暮年终作贼,江东那更有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