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宋代 · 姜夔

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
东风落靥不成归。

分类: 节日  元宵节  游玩  心情 

姜夔: 节日  元宵节  游玩  心情 

背景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十六日,收灯之夜词人百无聊赖,故与友人俞商卿漫步吴兴街头,因记所见。

参考资料:
1、韩经太.王维若评注,姜夔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1:第66页

译文

淳熙十六年,客居吴兴,收灯夜百无聊赖,记录与友人俞商卿漫步吴兴街头所见。
江南的早春,霏霏细雨浸润梅枝。雨后枝叶像被春色点染,愈见青翠。剪灯之后,元宵的欢乐就告结束,个个都心存惦念,冒着料峭春寒,最后一次涌上街市观赏花灯。与朋友携手漫步,也徜徉于灯市街桥。
花灯点燃起来,舞灯的队伍表演起来,人们的情绪更加高涨,观灯的人也更加多起来。玉笙凤箫欢快的曲调一直奏响到更深夜阑。狂欢的人们在拂面春风中彻夜歌舞,留连不归。

注释

己酉: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吴兴:旧郡名,宋代为湖州,即今浙江湖州。收灯:指正月十六日夜,灯节结束的那一天,这是南宋放灯的风俗。
俞商卿:白石之友:名灏,字商卿,世居杭州,晚年于西湖九里松筑室,作《青松居士集》。翦灯心事:收灯。峭寒:料峭寒气。
蜜炬:蜡烛。蜜炬来时:指秉烛而游。吹彻:言笙声不已。夜何其:夜已何时。东风落靥:此处比喻东风将梅花瓣吹落的样子。靥,面颊上的微涡。

赏析

上片首二句写未出观灯前的寂寞心情。“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两句,真所谓“清空而义骚雅”。于情意讲,惜梅心事,乃叹息于春来匆匆,不过一般伤春意绪而已。但所谓“翦灯心事”,引出李商隐《夜雨寄北》情景,言外自有许多令人想象处:此处是否也有类似李商隐那样的意思,比如:“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春点雨梅时?”何况,首句“春点”所塑造的“春点疏梅雨后枝”的意象,非常诗意化,清寒寂寥中带来几分雅润清丽,很耐品味。
  第三句写出行。“市桥携手步迟迟”,“迟迟”两字写出层层心意,白石此行因收灯后百无聊赖引起,友人俞商卿呼之乃出,俞商卿不呼他人而单唤白石,显然两人情谊非同寻常,在举城喧闹过后携手漫步,正是友人彼此交心的最佳时刻,步履缓慢,交谈喁喁,生怕急促的脚步破坏了这份心灵间的宁静。
  下片首二句写元宵灯市的热闹场面:蜜炬,是所见;笙歌,是所闻。结句写看灯的人乐而忘返,到夜深不肯归去。玉筝呜呜,江梅点点,行行走走,好不惬然。可惜一阵东风吹来,梅花吹落,望之不禁失神:“东风落靥”一句,以美人笑靥比娇嫩梅花,韵致清绝,思之如圃,美不胜收。
  从整体看,这首小词是写元宵节收灯之夜作者与友人在吴兴街头散步所见。雨后疏梅着花,春寒料峭,街头灯烛照耀,笙乐不停,直到夜深人们还迟迟不归。
  全词用正面白描,勾画出灯节的热闹气象。

猜您喜欢

东堂联句

宋代 · 姜夔

金风凉夜深,吹我萧萧发。
起折丹桂枝,惊落花上月。

元宵

明代 ·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分类: 节日  元宵节 

应天长·条风布暖

宋代 · 周邦彦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
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
梁间燕,前社客。
似笑我、闭门愁寂。
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
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
青青草,迷路陌。
强载酒、细寻前迹。
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分类: 节日  寒食节  怀人  伤春  恋情 

桂花

宋代 · 姜夔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
南山北山路,载花如行云。
阑干望双桨,农枝储待君。
西泠荫歌舞,夜夜明月嗔。
弃捐頳玉佩,香尽作秋尘。
楚调秋更苦,寂寥无复闻。
来吟绿业下,凉风吹练裾。

正月十五夜

唐代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分类: 节日  元宵节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七

宋代 · 姜夔

布衣何用揖王公,归向芦根濯软红。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