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宋代 ·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分类: 写景 

苏轼: 写景 

译文

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

乌:乌鸦。黄童:黄发儿童;白叟:白发老人;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麋鹿:鹿类的一种。猿猱:猿类的一种。

赏析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猜您喜欢

华胥引·秋思

宋代 · 周邦彦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
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
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
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
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
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
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分类: 秋天  写景  抒情  寂寞  愁绪 

惠州一绝

宋代 ·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辞一作:不妨)

分类: 地名  赞美  荔枝 

攓云篇,并引

宋代 · 苏轼

物役会有时,星言从高驾。
道逢南山云,欻吸如电过。
竟谁使令之,衮衮从空下。
龙移相排拶,凤舞或颓亚。
散为东郊雾,冻作枯树稼。
或飞入吾车,偪仄碍肘胯。
抟取置笥中,提携返茅舍。
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
云兮汝归山,无使达官怕。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唐代 ·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分类: 想象  写景  友人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

宋代 ·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綵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悯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

宋代 · 吴文英

新烟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残雨。
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
游情最苦。
早柔绿迷津,乱莎荒圃。
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
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澹月秋千,幽香巷陌,愁结伤春深处。
听歌看舞。
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
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

分类: 写景  怀人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