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离筵乐未停,潇潇暮雨阖闾城。
那堪还向曲中听。
只恨当时形影密,不关今日别离轻。
梦回酒醒忆平生。
背景
1905年11月,罗振玉以父丧辞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事,王国维不久亦辞职归里。1906年词人即将离开苏州,北上进京,友人为其设宴钱行,伤感的离筵上,词人填了这首词,当为送别罗振玉之作。
译文
黄昏时节的风雨笼罩着全城,船舶上钱行的宴席还没有结束。风雨声中的阖闾城,这些乐曲让人不忍倾听。
只怪当时和朋友们走动得过于密切,才导致今日的离别如此痛苦。当宴会结束,我酒醉微醒时,回想平生所历之事,不由得心生感慨啊!
注释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画舫:装饰华美的游船。离筵:饯别的宴席。潇潇:形容雨声。阖闾城:苏州的别称。亦作“阖庐城”。
形影密:谓关系亲密,总不分离。形影,人的形体与影子。日:《王国维遗书》作“朝”,《甲稿》及《王忠悫公遗书》皆作“日”。别离轻:谓轻易别离。
赏析
词上片是写离开苏州时饯别酒宴上的情景。“潇潇”两句:典出白居易《寄殷协律》诗:“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更不闻。”白居易自注:“江南吴二娘曲云:‘暮雨潇潇郎不归。’”白居易是感叹自从离开江南后,再也听不到吴娘婉转缠绵的歌声了。这首词变用其意。作者跳跃过“酒趁哀弦,灯照离席”的等待,跳跃过“执手相看泪眼”的留恋,把满腔悲苦都倾泻在对造成离别痛苦之原因的追究和检讨上。
词下片联语写罗、王交往关系,是这首小词的高潮,也是词中离别之悲的极致。昔人离别怨天怨命,怨雨怨风,而作者在这里却别出心裁,把离别的痛苦归罪于当初不该与对方建立了如此亲密的友谊。“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两句乃是一种“反语”和“愤语”,是今日不得不轻易离别的悲痛竟导致了对当日相知相识之乐的否定。“忆平生”,其中自有深意,忆自己八年间,由于罗氏的赏识、扶持,才能在治学的道路上猛进。对罗氏的感激之情,只是含意未伸罢了。末句深化主题,由眼前别离之痛苦,升华至整个人生命运的慨叹。
这首小词完全是写离别之意,从一个离别的事件引向了《人间词》所追求的那种反映人生和反映哲理的层次。词中写梦醒之后的感觉,这往往有一种对人生的反省和了悟。
猜您喜欢
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侧身天地苦拘孪,姑射神人未可攀。
云若无心常淡淡,川若不竞岂潺潺。
驰怀敷水条山里,托意开元武德间。
终古诗人太无赖,苦求乐土向尘寰。
强欲加餐竟未佳。
只宜长伴病僧斋。
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
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
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
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
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
天厌虏,臣离德。
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
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
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黯淡灯花开又落,此夜云踨,知向谁边著。
频弄玉钗思旧约,知君未忍浑抛却。
妾意苦专君苦博,君似朝阳,妾似倾阳藿。
但与百花相斗作,君恩妾命原非薄。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
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
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