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花底。
相见颓云髻。
的的银釭限意。
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
都成别后思量。
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背景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王国维离家去苏州任教,与自己的妻子莫氏离多聚少,抱着对家人和夫人的相思王国维填写了此词。
译文
那时在樱桃花下相见,她低垂着头,如云般的发髻也倾侧了。在闪烁的银灯下,怀着无限的情意,如今却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分离时我们在西窗下匆匆欢聚的时光。如今都成了别后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见,今晚想到这里内心更感凄凉。
注释
颓云髻:如云的发髻低垂下来。颓,下垂。的的:鲜明显著貌。银釭:银白色灯盏。消得:谓怎禁得起。和衣浓睡:不脱衣而沉睡。
草草:匆忙仓促或草率。思量:想念,相思。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约之意。应思:也有稿作“转思”二字,更思之意。
赏析
这首词虽然很短,但却贯串了好几个不同的时空。“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在时间顺序上是最早的过去,是回忆与那个女子相见时的情景。“樱桃花底”是以环境的美丽衬托人物;“颓云髻”是形容那个女子因羞涩腼腆而低下头来的样子。人与花互相衬托,那女子的美丽多情可想而知。“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是离别后的现在。“的的”,形容灯光在昏暗的房间里明亮显眼的样子。“无限意”既是灯对人的情意,也是我对那个女子的情意,因为我也在为相思而痛苦,那痛苦无异于灯油的自我煎熬。“消得”带起一个问句,意思是“怎禁得起”;“和衣浓睡”是说自己孤独无聊。
“当时草草西窗”,是对过去和那女子相处的回忆。西窗之下与相知之人剪灯共语,何等安静,何等温馨,何等从容,而王国维却冠以“草草”的状语。“草草”是匆忙仓促,亦有草率的意思,因此这里就含有一种悔恨之意:当时苦知有现在的离别,就一定会加倍珍惜那短暂的相聚,可惜当时自己却把这种相聚视为很平常的事情,随随便便就把那段时间打发过去了。
“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是遥想今后。既然说“天涯异日”,可见现在虽已和那人离别,但还没有身在天涯。这两句说明,不但今日与那个女子相聚无望,而且今后更是无望,因为今后自己还要漂泊到比现在更远的天涯海角,与情意却只能越来越深,所以到那时候,今夜这种孤灯下的相思也将成为难忘的场景,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猜您喜欢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西风水上摇征梦,舟轻不碍孤帆重。
江阔树冥冥,荒鸡叫雾醒。
舟穿妆阁底,楼上佳人起。
蓦入欲通辞,数声柔舻枝。
金鞭珠弹嬉春日,门户初相识。
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
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垂杨里。
兰舟当日曾系。
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
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
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
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鴂催起。
锦书宛在怀袖底。
人迢迢、紫塞千里。
算是不曾相忆。
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