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烛地。
帘幕生秋意。
露叶翻风惊鹊坠。
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
熏炉衾换生香。
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赏析
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黄庭坚曾赞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他的词纤细平易,如《蝶恋花》:“路转河回寒日暮,连峰不计重回顾。”《南乡子》:“花样腰身宫样立,婷婷,困倚阑干一欠伸。”《菩萨蛮》:“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都是较有名气的词句。但是,最足以代表他的词风的,则是这首《清平乐》。
这首词描绘秋天景色。上片写晨景,下片写夜晚。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开宗明义,写秋景,“秋光”、“秋意”,一派秋天的气氛。“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进一步写秋景,含着露水的树叶,由于秋风的吹动,纷纷落下,连树上的鹊雀,也被惊动了。言简意赅,细腻生动,几个字,便勾勒出一个正在落叶的生动画面。“一叶知秋”,作者抓住了这一最有特征性的动态,一下子把秋景写活了。语言、画面、意境,都活灵活现地摆在读者的面前。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入夜了,秋天的夜晚是凄凉的:走廊的脚步声没有了;火炉里散发出木柴燃烧后的香气。夜深了,“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吹熄了蜡烛,月光却照进屋中;词人感到秋天的凉意,将衣披在身上。
这首词,情意深婉,用语精警,笔力拗峭,颇能代表陈师道的词风。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陈无己所作数十首,号曰语业,妙处如其诗。但用意太深,有时僻涩。”这样的优点与缺点,在这首词中均有所体现。
猜您喜欢
潮落去帆收。
沙涨江回旋作洲。
侧帽儿行斜照里,飕飕。
卷地风前更掉头。
语妙后难酬。
回雁峰南未得秋。
唤取佳人听旧曲,休休。
瘴雨无花孰与愁。
故国山河在,新堂冰雪生。
万家和气贺初成。
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
今代无双士,当年第一人。
杯行到手莫辞频。
明日凤池归路、隔清尘。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
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
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
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
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
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è)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
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
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闽岭先春,琅函联璧,帝所分落人间。
绮窗纤手,一缕破双团。
云里游龙舞凤,香雾起、飞月轮边。
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门阑。
车马动,扶黄籍白,小袖高鬟。
渐胸里轮囷,肺腑生寒。
唤起谪仙醉倒,翻湖海、倾泻涛澜。
笙歌散,风帘月幕,禅榻鬓丝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