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
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
沙鸥笑人闲未得。
译文
群山脚下钱塘江水滚滚,绵延远去的江水仿有说不尽的凄凉。江流满载古今愁绪,山中的雨犹如为国家的衰亡流的泪。江面的沙鸥仿似在嘲笑世人碌碌不得闲。
注释
吴山越山: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南钱塘江北岸。越山,指浙江绍兴以北钱塘江南岸的山。此指江浙一带的山。山雨兴亡泪:意谓山中的雨犹如为国家的衰亡流的泪。兴亡:复词偏义,偏指“亡”。闲未得:即不得闲。
赏析
古人习以钱塘江北岸山称吴山,南岸山称越山,这是因为钱塘江曾为春秋时吴、越两国国界的缘故。元曲家汪元亨即有“怕青山两岸分吴越”(《醉太平·警世》)语。
此曲起首即以吴山越山对举,点出“山下水”即钱塘江的咏写对象,而着一“总是凄凉意”的断语。一个“总”字,将“吴”、“越”、“山”、“水”尽行包括,且含有不分时间、无一例外的意味,已为题面的“怀古”蓄势。不直言“钱塘江水”而以“吴山越山山下水”的回互句式出之,也见出了钱塘江夹岸青山、山水萦回的态势。三、四句以工整的对仗,分别从水、山的两个角度写足“凄凉意”。江为动景,亘古长流,故着重从时间上表现所谓的“今古愁”。山为静物,也是历史忠实、可靠的见证,故着重从性质表述,所谓“兴亡泪”。以“雨”字作动词,不仅使凝练的对句增添了新警的韵味,还表明了“泪”的众多,也即是兴亡的纷纭。作者不详述怀古的内容,而全以沉郁浑融的感想代表,显示了在钱塘江浩渺山水中的苍茫心绪。
大处着笔,大言炎炎,一般都较难收束,本篇的结尾却有举重若轻之妙。“沙鸥”是钱塘江上的本地风光,又是闲逸自得和不存机心的象征。“沙鸥笑人闲未得”,“闲”字可同“今古”、“兴亡”对读,说明尽管历史活动不过是“凄凉意”的重复,但人们还是机心不泯、执迷不悟,大至江山社稷,小至功名利禄,争攘不已;又可与“今古愁”、“兴亡泪”对勘,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怀古伤昔举动的自嘲。此外,从意象上说,“沙鸥笑人”,也正是江面凄凉景象的一种示现。作者对人世的百感交集,终究集聚到这一句上,自然就语重心长,足耐寻味了。
这支小令怀古伤今,把深沉的兴亡之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国家兴亡,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物是人非,而山水如故。在千古不变的山山水水中,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感,引发人的感慨和感伤。末句“沙鸥笑人闲未得”,用拟人手法,看似轻松诙谐,含义却颇为丰富,别具深意。自然界的生物是那样悠然自得,而人世间则充满忙碌、竞争、劳顿,最终,一切的一切都将归于历史的陈迹。
猜您喜欢
村居
杜门,守贫,知有归田分。
春风渐入小洼樽,勤饮姜芽嫩。
乡党朱陈,讴歌尧舜,向东皋植杖耘。
子孙,更淳,闲把诗书训。
信笔
九霄,早朝,曾赴金门诏。
珠玉在挥毫,胸次谁同调?
谈笑枚皋,风流温峤,恣疏狂直到老。
尽教,醉了,走马长安道。
道院
翠峰,锦宫,香霭丹霞洞。
来寻采药鹿皮翁,煮茗为清供。
静听松风,闲吟《橘颂》,碧天凉月正中。
九重,赐宠,一觉黄粱梦。
题情
渭城,雨晴,柳不系黄金镫。
梨花小院又清明,误了寻芳兴。
香减吴绫,尘蒙秦镜,碧纱窗和闷扃。
柴荆,晓莺,巧语无心听。
湖上
新亭馆相迎相送,古云山宜淡宜浓,画船归去有渔篷。
随人松岭月,醒酒柳桥风,索新诗红袖拥。
春情
暗朱箔雨寒风峭,试罗衣玉减香销,落花时节怨良宵。
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团圆春梦少。
重到吴门
槐市歌阑酒散,枫桥雨霁秋残。
旧题犹在画楼间。
泛湖赊看月,寻寺强登山。
比陶朱心更懒。
芳草岸能言鸭睡,荻花洲供馔鲈肥,天平山翠近金杯。
水多寒气早,野阔暮空低,隔秋云渔唱起。
和友人韵
茅屋秋风吹破,桂丛夜月空过,淮南招隐故情多。
无心登虎帐,有梦到渔蓑,不归来等甚么?
湖上僧寺
竹雨侵窗润,松风吹面寒,云母屏开非世间。
闲,不知名利难。
凭阑看,夕阳山外山。
重到湖上
碧水寺边守,绿杨楼外楼,闲看青山云去留。
鸥,飘飘随钓舟。
今非旧,对花一醉休。
秋宵宴坐
秋夜凉如水,天河白似银,风露清清湿簟纹。
论,半生名利奔。
窥吟鬓,江清月近人。
书所见
胜概三吴地,美人一梦云,花落黄昏空闭门。
因,青鸾宝鉴分。
天涯近,思君不见着。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