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译文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注释
潮:指波涛。发:出发。
白蘋:一种植物。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
赏析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湘江无潮水,日夜一向流。
别心无彼此,两处各悠悠。
猜您喜欢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
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
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
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衔命南来会郡堂,却思朝里接班行。
才雄犹是山城守,道薄初为水部郎。
选胜相留开客馆,寻幽更引到僧房。
明朝从此辞君去,独出商关路渐长。
白笏朱衫年少时,久登班列会朝仪。
贮财不省关身用,行义唯愁被众知。
藏得宝刀求主带,调成骏马乞人骑。
未曾相识多闻说,遥望长如白玉枝。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写景 地名 讽刺 生活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