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潭州

元代 · 陈孚

百万人家簇绮罗,丛祠无数舞婆娑。
山盘衡岳树林密,水落洞庭凫雁多。
染竹痕深湘女泪,佩兰声断楚囚歌。
洛阳年少胡为者,不奈承尘鵩鸟何。

潭州

唐代 ·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分类: 典故  讽喻 

李商隐: 典故  讽喻 

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其年五月诗人由桂林返长安,曾在潭州逗留。诗人居于潭州官舍,当傍晚来临,暮色渐浓,不禁心有感触,独自登楼。望当前之景,遥想古今,顿生无尽感慨,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564页

译文

当黄昏的余晖笼罩着潭州,信步登上官舍的空楼。眼前的景色触动情怀,古今多少事齐集眼下,涌上心头。
高高的九嶷山上有故君的墓丘,滋润竹色的泪痕记录着心中的哀愁。屈原在楚歌中展现着美丑,他为兰花的芳心易改痛心疾首。
当年陶侃的战舰摧枯拉朽,如今荒弃的沙滩只有雨声依旧。贾谊的破庙年久失修,呜呜的风声诉说着其中的缘由。
我在故园久久地等候,看不见应约前来的老友。准备了潭州特产松醪名酒,谁与我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注释

潭州:唐代为湖南观察使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无端:没来由地。
湘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楚歌:指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
陶公:指东晋陶侃,其墓在今湘潭。贾傅:指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贾谊庙,庙即贾谊宅。承尘:天花板。

赏析

首联“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空”字传神,诗人身居潭州官舍,暮色中独登空楼,远眺之中,古今多少事一起涌上心头。“今古无端入望中”,已暗示明为吊古,实为伤今。陆昆曾谓“言之所及在古,心之所伤在今,故曰今古无端”,颇能道出诗人用意及构思特点。
  颔联“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浅深与重迭,为反义连用词与同义连用词相对,竹色与兰丛,草木名相对。望“竹色”而怀“湘泪”,借二妃事而哭武宗;见“兰丛”而怀“楚歌”,借屈原事而刺宣宗、白敏中。所谓“怨兰丛”,就是怨排斥异己,贬逐会昌有功旧臣的白敏中、令狐绚辈。
  颈联“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上句借陶侃暗寓会昌有功之将帅之遭冷遇,下句则以贾谊长沙事暗寓会昌有功文臣之遭贬斥。李德裕的功高陶侃,规划同于贾谊,却被罢斥,引起诗人无限感慨。
  尾联“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联与首联照应,进一步表现自己的孤寂的情怀,慨叹世无知音,无人了解自己的心意,抒发自己身世凄凉的怨愤。
  这首诗用典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如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

潭州

宋代 · 刘昉

上天甲子庆升平,春到潇湘倍有情。
白璧当天千里共,红莲照夜万枝明。

潭州

宋代 · 黄裳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闢。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

猜您喜欢

回衡山县望南岳呈御史完颜正夫修撰庞夷简 其二

元代 · 陈孚

漠漠寒汀浮芰荷,沉沉幽壑舞蛟鼍。
祝融峰顶定有雨,一夜潇湘烟浪多。

过镜湖

元代 · 陈孚

镜水八百里,水光如镜明。
偶寻古寺坐,便有清风生。
天阔雁一点,山空猿数声。
老僧作茗供,笑下孤舟轻。

阳罗堡歌

元代 · 陈孚

阳罗残堡高巑岏,乱山势如秋蛇蟠。
长江西来五千里,雪涛怒溅秋风寒。
忆昔王师驻江上,旌旗百万腾龙鸾。
江神俛首不敢喘,镜平河碧无惊湍。
乾坤一统自此始,坐见北极朝衣冠。
我来蕲黄望夏口,彷佛但认烟波竿。
渔鼓数声起何处,白鸟飞尽青天宽。
鲩公盈尺不论价,翛然一笑生清欢。
兴亡往事谁复问,矶头石老苍苔乾。
津鼓急催渡江去,又见晓日浮晴峦。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