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宋代 · 苏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分类: 羁旅  思乡  抒怀 

苏轼: 羁旅  思乡  抒怀 

背景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五月,苏轼受命自儋州(今属海南)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县)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这两首诗是赴廉州途中离儋耳过澄迈时作作。近人陈迩冬定这组诗为“元符三年在澹州为琼人姜君弼题”(见《苏轼诗词选》注)。

参考资料:
1、韦凤娟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64-465
2、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281

译文

倦居他乡之人听到归乡之路遥远正怀着愁绪独自行走,突然发现眼前有一座高阁俯视着跨水长桥。
我的视线正迷恋地随着一队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而移动,不知不觉中晚潮悄然而退,只剩一片青葱的树林渐入暮色之中。
我余生已无多,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
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注释

澄迈驿:设在澄迈县(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是驿站上的建筑。
贪看: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久久追随着白鹭移动。
帝: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召还。
杳杳:这里有无影无声的意思。鹘:一种鸟鹰。中原:可用来泛指故国河山。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登通潮阁所见情景,闲雅的笔触中隐然透出羁旅愁绪。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倦”字令人想见诗人旅途颠沛、神情困顿之态;而“归路”之“遥”,则暗示出漂泊之远,一怀愁绪由此而起。“愁闻”二字下得平淡,却将思乡盼归的心曲表达得十分真切,不管诗人是有所问而“闻”,还是他人无意之言而诗人有心而“闻”,都使人意会到身处偏远之地的诗人内心的落寞、孤寂。他暗自期望:此处离故乡会近一点了吧?但是留心打听,方知归路依然遥远,这给他这个旅客增添了许多倦意和愁绪。
  诗人怀着思乡的愁闷心情独自行走,突然眼前一亮:前面有一座飞檐四张的高阁,凌空而起,俯视着跨水长桥。“眼明飞阁俯长桥”点出“通潮阁”之题。“眼明”二字极其准确地写出诗人对突兀而起的通潮阁的主观感受,而且使诗歌的情调由低抑转为豁朗。两句之间的起落变化,显示了诗人开阖自如的大手笔,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磨难所持的乐观态度。正像他在另一首诗中所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把远贬海南视为难得的经历一样,在这里他也不肯让自己的精神就此委顿,而是竭力振作,将内心的愁苦化解开去。眼前这座凌空而起的通潮阁正是以其宏伟之势、阔大之景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力。
  诗歌很自然地由抒情转到写景:“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正因为“贪看”,全副身心被自然景色所吸引,故而不觉时光流逝。写得意气悠然闲适,大有与物同化之趣。有意思的是,诗人写白鹭,不用“飞”或“翔”,却着一“横”字,而这“横”字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所在。首先,“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如同一团浓墨重重地抹在画面上,其气势,其力度,是“飞”或“翔”所不具备的。其次,这一“横”字中,点染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传达出诗人的神情意态:诗人凭栏远眺,“贪看”一队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久久地追随着白鹭移动,故而有“横”的感觉。若用“飞”或“翔”,则见不出诗人久眺的身影。更妙的是,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这种“静态”完全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它既与人们观察展现于开阔背景上的运动时所获得的感受一致,暗示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同时,也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现。最后一句用一个“没”字写晚潮,虽然是动态,却也是无声无息,令人不觉其“动”。正是在这至宁至静的境界中,时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林映着最后一抹斜辉。而从诗人倚轩凝然不动的身影中,表现出深切的寂寞和一丝莫明的惆怅。
  第二首诗着意抒发思乡盼归的心情。诗人从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出京师,六七年间一直漂泊在惠州、海南等地,北归无期,鬓发染霜,此时悲从中来,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他说,看来只得在这天涯海角之地度过残生了。然而,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却不能淹没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他内心深处依然盼望有朝一日遇赦北还,因此第二句写道:“帝遣巫阳招我魂。”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诗人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游魂,苦苦地盼望上帝将它召还。无望已使人痛苦,而无望中的期望,更煎熬着诗人的心。这两句诗中翻腾着一种深沉炽热的情感,分外感人。
  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诗人翘首北望,只见“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杳杳,形容极远。极目北眺,广漠的天空与苍莽原野相接,高飞远去的鹘鸟正消逝在天际;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丝纤发,那里,正是中原故乡。这两句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天低鹘没”,笔触洗炼,气韵清朗,极具情致。而“青山一发”,用头发丝来比喻天际的青山,更是新鲜别致。黄庭坚曾称赞苏轼的诗“气吞五湖三江”,而此句也显示了苏轼诗特有的磅礴气势。只不过它不是以恢弘之景表现出来,如“峨嵋翠扫空”,而是将壮观之景“化”小,运于股掌之间——“青山一发”。另一方面,“青山一发”又是实写之景。如此雄伟壮观的青山仅仅在地平线上露出一丝起伏的远影,可见青山之遥远,中原之遥远。而这正表明了诗人遐思的悠长。青山在天际时隐时现,宛如发丝若有若无,它牵动着诗人思乡的情愫,勾起诗人执着的期望。
  这两首七绝抒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韵调清雅悠闲,意趣隽永;而后一首以景写情,笔墨洒脱飘逸,情感炽热绵长。虽写悲伤之怀,却不流于颓唐委顿;画面疏朗,笔力雄放。前人称苏轼诗“清雄”,这两首诗即是。

猜您喜欢

八归·秋江带雨

宋代 · 史达祖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
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
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分类: 秋天  写景  感伤  思念  羁旅 

凌朝浮江旅思

唐代 · 马周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分类: 写景  羁旅  抒情 

枯树赋

南北朝 · 庾信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
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分类: 咏物  羁旅  思乡  抒怀  悲愤 

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

宋代 · 苏轼

立着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
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
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
从今莫入寻春会,为欠梅花一首诗。

谢曹子方惠新茶

宋代 · 苏轼

陈植文华斗石高,景宗诗句复称豪。
数奇不得封龙额,禄仕何妨似马曹。
囊简久藏科斗字,剑锋新莹鸊鹈膏。
南州山水能为助,更有英辞胜《广骚》。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

宋代 · 苏轼

扶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
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
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皪横江梅。
画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无处着。
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