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瑞鹧鸪·观潮

宋代 · 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
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
侬欲送潮歌底曲?
尊前还唱使君诗。

分类: 写人  赞美 

苏轼: 写人  赞美 

背景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说:“熙宁六年,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观潮作诗五首,写在安济亭上。”其诗即《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十指出:“八月十五日观潮,题诗安济亭上,复作《瑞鹧鸪》词。”合而观之,可知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

参考资料:
1、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57
2、徐培均.苏轼诗词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115-116

译文

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注释

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晋书》记载当时的儿歌嘲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浪婆:波浪之神。
欹,通欹,倾斜。底,什么。歌底曲,唱啥子歌曲。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是日作者与陈襄同游。陈襄字述古,在当时也是有名的诗人。

赏析

浙江钱塘潮本是大自然的奇观,自唐以来,天下闻名。在词苑中,最早阑入这一“伟观”的,要数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宋初潘阆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对此也有颇见精采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观,对于通判杭州的苏轼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节,苏轼才得到了观潮的机会,并留下了诗词作品。这首词有比较独特的表现角度。如果说《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只是综括地写看潮时所见所感,显得既深厚又驳杂的话,那么这首词便是侧重写大显身手的弄潮儿,换言之,作者摄取了钱塘潮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因而显得比较单一和明朗。
  上片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红旗”。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上闪现出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这真可说是万绿丛中数点红,显得格外耀眼。词的第一句以高大的“碧山”来突出“小红旗”,这是一种衬托:而以“小红旗”来写人——弄潮儿,这又是一种衬托。试想脚踩怒涛,手执红旗,劈波斩浪,如履平地,这需要过硬的水上功夫。周密在《观潮》中写得好:“吴儿善泅者数百,······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潘阆的《酒泉子》词也不乏生动的描写:“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此词则是抓住特征性的事物,以物写人,以简写繁,可谓别具手眼。接着第二句交代了人的身份:“侬是江南踏浪儿。”这也流露出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水上健儿的自豪感。这“踏浪儿”与“小红旗”前后相互映发,相互补充,是理解前文以物写人的依据。三、四句进一步写弄潮儿的诙谐与活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大意是说,晋朝的山简虽然洒脱不拘,是个名士,却是个酒鬼,还是很可笑的,大家都齐声争着唱起拜浪婆的歌词。水上健儿们不仅在作体育表演,而且在作文娱表演,并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下片写钱塘江退潮,弄潮儿唱起“使君诗”作为送潮曲。过片“西兴渡口”两句,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这些静态的景物,一方面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暗示弄潮儿的水上表演已持续了数小时之久;一方面又暗写钱江已退潮,由下文“送潮”二字也可以明白地看出来。好比一场戏,只把布景显现出来,而戏中的情节却秘而不宣,留给观众去想象,这是词人用笔精炼、含蓄的表现。结拍两句紧承前文,点明“送潮”,并顺便提及与己同游的知州陈襄,显得不亢不卑。
  这首《瑞鹧鸪》与其说是写景词或山水词,不如说是风俗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当时杭州文化习俗一个历史的记录。显而易见,作品用了代言体,以弄潮儿的口吻展开叙写,亲切有味。作品也受到了民歌风调的影响,能给人以质朴自然的美感。这首词,很像唐代诗人刘禹锡深受民歌熏陶的《竹枝词》、《浪淘沙》词一类作品。仅此一端,可以看出,苏轼在词创作中是受到了多方面的滋养的,唯其能吸纳百川,才能最终形成“沧海横流”的景象。

猜您喜欢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宋代 · 苏轼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听郑五愔弹琴

唐代 · 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分类: 写人  音乐 

和子由四首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

宋代 · 苏轼

家声赫奕盖并凉,也解微吟锦瑟傍。
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
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梁鸿尚节

南北朝 · 范晔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
鸿不受而去。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分类: 初中文言文  赞颂  写人  故事 

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

宋代 · 苏轼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
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赬肩。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宋代 · 刘过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
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
看落笔四筵风雨惊。
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
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分类: 秋天  演习  写人  爱国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