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背景
此诗中的王迥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孟诗中关于王迥的诗作很多。此诗是作者登汉江中的一个小岛时因思念友人王迥而作。
译文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独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
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注释
沙屿:沙滩和小岛,泛指小沙岛。回潭石下深,绿筱(xiǎo)岸傍密。筱:细竹子。傍:一作“边”。
鲛人:又作“蛟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渔父:渔翁。父,老人的通称。歌自逸:一作“自歌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开返照:一作“门返照”,又作“开晚照”。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如:一作“相”。
赏析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猜您喜欢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兄弟游吴国,庭闱恋楚关。
已多新岁感,更饯白眉还。
归泛西江水,离筵北固山。
乡园欲有赠,梅柳著先攀。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分类: 写水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闻君息荫地,东郭柳林间。
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
归客莫相待,缘源殊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