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此年春天,李白游于金陵。五月,至扬州。青年诗人魏万千里追寻李白而至。李白把自己身边的诗文全部交给魏万,编册成集。随后,李白闻说晁衡回国途中遇难,感伤地作诗哀悼。之后,李白周游南陵、秋浦、青阳、泾县。这首诗即是作者在南陵游玩时所作。
译文
圣达之人或隐或显,喜欢晦光韬迹,莫辨智愚。
鱼龙同池,鱼知道何时龙将飞去?
当时和傅说一起打工的人,知道他日后会腾达吗?
可是当他遇到殷朝武丁的赏识以后,不是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气冲斗牛吗?
伊尹据说是生于桑树间的,来历不明,寄养在厨房师傅那里,长大以后也能辅佐殷朝啊!
当太子当皇帝以后道德败坏,伊尹照样把他禁闭在铜宫中,自己毫无愧色担当起摄政的责任。
三年以后,太子改邪归正,伊尹又重新立他为帝,而自己仍旧发誓担负辅翼的角色。
这是件多么脍炙人口的事情,留下了万古英名。
当时运太背的时候,孔夫子也是没有办法的。鸾凤忽,麒麟不来过。凤凰的巢穴也会颠覆,麒麟也不到来,喝水都塞牙。
小人蒙蔽君王,就像龟山的阴影蒙蔽鲁国一样,有才无权位,能起什么作用呢?
还不如归来,隐居山林,等待时机。
注释
圣达:才智高超的人。就:归、趋、从。潜光:指避世。愚其德:有德而其貌若愚。
鱼与龙:鱼,喻一般人。龙,喻圣达。
傅说情:傅说操筑于傅岩,殷高宗得之,命为相,致殷中兴。
和殷羹: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作相之词,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为列星:相传傅说死后,其精神“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捐庖佐皇极:《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汤任以国政,致于王道。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伊尹将太甲放逐到桐宫,以使其悔过。桐宫,位于商汤墓附近。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史记》:“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此二句说太甲三年后悔过改善,伊尹将其接回,重新掌管政权,自己继续辅佐。
则:法则、榜样。
时命或大缪():谓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命运。缪,差错。仲尼:孔子的字。鸾(luán)凤忽(cháo),麒麟不来过。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孔子家语》:“孔子自卫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丘闻之,刳胎杀夭,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凤皇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也。’遂还,息于陬。”
龟山:在充州泗水县东北七十里。
宵济:夜渡。
赏析
李白这首长诗,主要以三位古代圣贤的事迹构作而成。诗人借古抒怀、以典述志,明晰地表达出诗人仕途“穷达”观,含蓄地透露出诗人晚年的悲愁幽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般尤为仕人遵奉的信条,李白亦不例外。这首诗中以傅说和伊尹两典来写“达”。要“达”,一要仕人必须是一个人才,是池中之“龙”,要发圣贤之光,怀圣贤之德,具“佐皇极”之才能;要“达”,二要君主必须慧眼识贤才。殷高宗思贤若渴,梦得圣人,遍访天下,终于在从事筑墙劳动的努力中找到了贤相傅说;伊尹不过是商汤妻有莘氏的奴隶,又当过厨子,商汤却不嫌其地位低贱,委以相位。这样,“达”者就能“兼济天下”,一展宏图。殷商时期不被人理解的傅说曾运筹帷幄,大兴殷室,死后亦化为天上星宿,他确是古来圣贤璀璨星群中的佼佼者。伊尹的治绩更为辉煌,他助汤攻击夏桀,又历佐卜丙、仲壬两王,当太甲无道时,他果断地将其放逐于桐宫,自己摄政,直至三年后太甲悔过修道,才复其帝位,忠心辅助。这种政绩,不由得使诗人无限虔诚地吟出了“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的赞美。由此可见,“达”既是有才、适才、用才、成才的过程,又是君臣相悦、共治国政的过程。因此,“达”成了有为仕人、贤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三个孔子的典故是写“穷”。时世乘谬,运命不济,圣贤仲尼也无可奈何。孔子一生奔走于卫、陈、齐、楚等列国间,四处碰壁。他自卫入晋,闻赵简子杀二贤臣,曾感慨贤才求仕五路。他也曾登鲁国龟山,作《孔子龟山操》,视季桓子若龟山之蔽鲁,深感自己手无权柄,仕途窘穷,无法实现三代仁政,不得已而归来牑下,厄而著《春秋》。诗中三个典故均举名相大贤的事例,分析仕途甘苦,发穷达之论。
诗中大部分篇幅写古时贤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艳羡、赞美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而在孔子的典故中既对圣贤大德的儒家鼻祖一生窘穷寄于同情,还为自己与之类似的“穷”途末路悲愤不已。诗人所以举孔子为仕“穷”的例子,还因为孔子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追求从政理想的精神与自己产生了共鸣。综上所述,李白的仕途“穷达”观以“达”——入世济民为核心的,他的忧喜备份由此而来,他的进步、伟大也由此而来。
猜您喜欢
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
瑶姬宫殿是仙踪。
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
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恻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路岐有南北,素丝易变移。
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
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崄巇。
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
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傍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