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分类: 抒情
宋之问: 抒情
赏析
据《新唐书》记载,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逃回后,又投靠了当政的武三思,谄事太平公主,于景龙中迁升为考功员外郎。后安乐公主权盛,他又往谐结,太平公主深恨之。当中宗将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便揭发了他知贡举时受贿赂,于是下迁汴州(今河南省开封)长史,未行改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之问在越州期间尚致力为政,且颇有政绩。但公元709年(景龙三年)旧历六月,中宗崩;公元710年(景云元年)睿宗即位,认为他曾附张易之、武三思,“狯险盈恶”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县)。
宋之问在唐睿宗即位的第二年春天到达桂林,同年秋天起程继续前往流放地钦州(今广西钦州县)。他乘船从漓江、桂林顺流而下,经梧州再溯浔江而上,沿途有感秀丽江山,写出了一些佳绝的旅游诗篇,如《下桂江县黎壁》、《下桂江龙目滩》、《发藤州》等,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怀。《经梧州》便是其中的一首。
首联“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五岭以南被称作南国,这里指梧州。概括地叙述了梧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的特征。物华:万物之菁华。《滕王阁序》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圩。”梧州四季如春,万物都免受霜雪之寒,常年孕育着勃勃生机。两句诗的意境广阔,生机盎然。颔联承“物华”,着意点染景色:“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不必等候春天来临,青叶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生出新叶,红色的花蕊在接连不断的开放,这些都是在四季分明的中原看不到的。“暗换”、“续开”生动地表现出梧州的气候特征。它不同于北国的春枝新绿,夏木荫荫,秋叶飘零,冬雪冰封。颈联“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梧州依山傍水,春天雏鸟新生,鸟鸣口宛啭。秋天江帆悠悠。他一个流放的远役的罪人,眼前这自由自在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禁使他神伤。所以他不禁发出了“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流芳这里指的是南荒的美好景色,“泣长沙”用的是西汉贾谊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流放中。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景,触目伤情,结尾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宋之问在梧州的时间很短暂,但他此前在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任参军一年有余。罗定就在梧州的东南面,那里的自然风光当与梧州近似。他这首南国风情十足的诗篇,语言明白如话,用典自然入化。动词与虚字用得非常精当,加之偶句为流水对,音节流畅优美。宋之问因“媚附二张”,品行颇遭后人非议,历来人们对其被贬多不表同情。但宋之问集中的一些好诗大多是写于遭贬斥流放之际,此类诗的一大特点是语言平实自然,不矫揉造作,皆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一旦远离京城,步出宫廷台阁而跋涉江岭,摆脱了宫廷词臣的身份束缚,从而恢复了其独立的主体人格和自我思维,故其诗作远非昔日应制奉和之作可比。贬官生涯成就了宋之问,使他得以有更多的好诗传世。
猜您喜欢
卧来生白发,览镜忽成丝。
远愧餐霞子,童颜且自持。
旧游惜疏旷,微尚日磷缁。
不寄西山药,何由东海期。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
每追念、狂踪旧迹。
长祗恁、愁闷朝夕。
凭谁去、花衢觅。
细说此中端的。
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
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
况渐逢春色。
便是有,举场消息。
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
屡经汉帝烧余栈,曾宿唐家雪外城。
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
西窗忽听空阶雨,独对青灯意未平。
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帘幕风轻双语燕。
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