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背景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诗人从家乡吉州(今江西吉水县)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在溯赣江途中经谢潭。诗人叹其江山画卷,天赐风光,故作《舟过谢潭》组诗。
译文
赣江两岸,百里没有人家,江流弯曲,更是寂寞难捱。
岭南草木已泛滋今春的绿叶,岸边芦苇犹残存去秋的白花。
赏析
写荒江舟行所见草青芦白的景象。起两句写夹江百里的荒寂与江流的弯曲。赣江上游,地当大庾岭北,相当荒僻,“百里没人家”的情景自是纪实。正因为荒寂无人,江流又弯弯曲曲,就更感到寂寞难耐,故说“最苦”。三四两句,转写寂寞旅程中所偶然发现的两种异时而并存的自然景象:“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诗人这次南行,是在春天。山岭上朝阳的一面,今年春天的草叶已经返青泛绿,而近岸的水边,芦苇还残留着去年秋天开的白花。春草秋芦,异时而生,在通常的概念与印象中,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一个画面上的。但大自然中却真实存在这种新故相映的景物。诗人敏锐地发现了,并感受到大自然毕竟丰富多彩,于是将它们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来,不加任何说明,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无限的诗趣。
猜您喜欢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今年六月不胜凉,七月炎蒸不可当。
一阵秋风初过雨,个般天气好烧香。
遮莫蟠胸书似山,更饶落笔语如泉。
阴何绝倒无人怨,却怨渠侬秘不传。
千载江湖今又归,朝鸡不许夙兴迟。
每闻扑鹿初鸣处,正是蒙松好睡时。
病眼生憎红蜡烛,晓光未到碧桃枝。
谁能马上追前梦,坐待金门放玉匙。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