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背景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诗人从家乡吉州(今江西吉水县)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在溯赣江途中经谢潭。诗人叹其江山画卷,天赐风光,故作《舟过谢潭》组诗。
译文
赣江两岸,百里没有人家,江流弯曲,更是寂寞难捱。
岭南草木已泛滋今春的绿叶,岸边芦苇犹残存去秋的白花。
赏析
写荒江舟行所见草青芦白的景象。起两句写夹江百里的荒寂与江流的弯曲。赣江上游,地当大庾岭北,相当荒僻,“百里没人家”的情景自是纪实。正因为荒寂无人,江流又弯弯曲曲,就更感到寂寞难耐,故说“最苦”。三四两句,转写寂寞旅程中所偶然发现的两种异时而并存的自然景象:“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诗人这次南行,是在春天。山岭上朝阳的一面,今年春天的草叶已经返青泛绿,而近岸的水边,芦苇还残留着去年秋天开的白花。春草秋芦,异时而生,在通常的概念与印象中,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一个画面上的。但大自然中却真实存在这种新故相映的景物。诗人敏锐地发现了,并感受到大自然毕竟丰富多彩,于是将它们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来,不加任何说明,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无限的诗趣。
猜您喜欢
乌帽红尘愧子陵,绿蓑青笠晚寻盟。
三千里外还家后,七十二回看月生。
与子两人长对酌,笑渠万古浪垂名。
醉翁若是真个醉,皂白何须镜样明。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路入宣城山便奇,苍虬活走绿鸾飞。
诗人眼毒已先见,却旋褰云作翠帏。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
乱山无数。
斜日荒城鼓。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翠浪吞平野。
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待细把江山图画。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
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
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
更复道横空清夜。
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
堂上燕,又长夏。
奉常夫子半钱无,不问田园况室庐。
间道买来新宅子,借看却是草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