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背景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诗人从家乡吉州(今江西吉水县)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在溯赣江途中经谢潭。诗人叹其江山画卷,天赐风光,故作《舟过谢潭》组诗。
译文
赣江两岸,百里没有人家,江流弯曲,更是寂寞难捱。
岭南草木已泛滋今春的绿叶,岸边芦苇犹残存去秋的白花。
赏析
写荒江舟行所见草青芦白的景象。起两句写夹江百里的荒寂与江流的弯曲。赣江上游,地当大庾岭北,相当荒僻,“百里没人家”的情景自是纪实。正因为荒寂无人,江流又弯弯曲曲,就更感到寂寞难耐,故说“最苦”。三四两句,转写寂寞旅程中所偶然发现的两种异时而并存的自然景象:“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诗人这次南行,是在春天。山岭上朝阳的一面,今年春天的草叶已经返青泛绿,而近岸的水边,芦苇还残留着去年秋天开的白花。春草秋芦,异时而生,在通常的概念与印象中,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一个画面上的。但大自然中却真实存在这种新故相映的景物。诗人敏锐地发现了,并感受到大自然毕竟丰富多彩,于是将它们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来,不加任何说明,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无限的诗趣。
猜您喜欢
绍熙辛亥除夕。
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
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
道经吴淞。
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
星斗下垂。
错杂渔火。
朔吹凛凛。
卮酒不能支。
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
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
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
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
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
此行既归。
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
如今安在?
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明挡一作:珰)
家园十亩屋头边。
正春妍,酿花天。
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
别馆闲亭随分有,时策杖,小盘旋。
采山钓水美而鲜。
饮中仙,醉中禅。
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
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旧传冬不到南中,今岁南中稍稍冬。
曦幕暖吹红皱起,霜桥冷步缟声松。
裁缝苦思诗千首,排遣清愁酒一钟。
不是梅花开独早,似怜北客老相逢。
初日明雁腹,酸风迎马头。
如何一雨过,添却满城秋。
楼观色俱喜,槐榆影独愁。
节中公事少,吏散得吾休。
禁火晓未暖,踏青昏恰归。
何堪一原雪,将冷入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