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
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分类: 议论
李贺: 议论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806— 820)年间。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资治通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
译文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注释
光:飞逝的光阴。
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参看《史记·封禅书》)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安:哪里。
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不得:不能。回:巡回。
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似:一作“是”。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碧:一作“白”。
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滞骨:残遗的白骨。嬴政:秦始皇。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赏析
钱钟书评论李贺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谈艺录》十四)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看法较全面,议论较透彻的,当数《苦昼短》。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合起来才是他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诗的前十句(从开头至“太一安有”)为第一段。诗的开头,诗人请时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时间劝酒,是因为诗人对此深有感触:一是概叹时光飞逝,人寿促迫。诗人说自己不知道天地间许多深奥的道理,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一是认识到人生必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必须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吃熊掌则肥,吃蛙肉则瘦,这是食物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世界上根本没有不食五谷、断绝烟火的神仙,因此,谁都不免一死,生老病死乃是天地间无法抗拒的规律。对于人生,对于死亡,人们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诗人因其多愁善感,生命的旅程屡遭挫折,对此想得则更多更深。这里,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排除不相关的事情,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为纲,展开后面的内容。“神君何在,太一安有?”是个反问句,答案是不喻自明的。经过一番求索,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整段内容,一气呵成。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前面一段,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如果诗歌就此停住,好像少了点什么。这一段,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现实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使艺术得到升华。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这一段,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服黄金,吞白玉,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据说可以成仙,至于实际效用如何,“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同样是虚妄的传说。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成了后人的笑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结纳方士,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又造仙人承露盘,调甘露,饮玉屑,冀求长生。《汉武帝内传》说,武帝死后,梓棺响动,香烟缭绕,尸骨飞化仙去等。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墓中所存,只是一堆浊骨,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忙于寻找不死之药,派方士入海求仙。结果身死巡游途中,耗费许多鲍鱼,难掩尸体的腐臭,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锋芒十分犀利。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虚耗国库,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危害特别严重。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是有所寄托的。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大臣们进谏,他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诗的第一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年命短促的慨叹,二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诗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对这层意思加以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第一段的主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脱出了一己私念,对人生,对社会怀着一种大悲悯,只是说出口来却是一阵阵冷嘲热讽。诗中有很多疑问句,安排在段落衔接之处,起着增强语气与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诗歌富于一种波澜起伏的动感。诗人又把“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与“斩龙足,嚼龙肉”联系起来,使那种富于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形成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加上青天、黄地、白玉、黄金、碧驴等多种色彩的调和搭配,真有点古色斑烂的味道。全诗没有很多的藻饰,也不着意于景致的描绘,但由于诗中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议论性很强的诗歌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猜您喜欢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其辞曰:
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其弗违。
匪仁里其焉宅兮,匪义迹其焉追?
潜服膺以永靓兮,绵日月而不衰。
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贞节。
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旌性行以制佩兮,佩夜光与琼枝。
纗幽兰之秋华兮,又缀之以江离。
美襞积以酷裂兮,允尘邈而难亏。
既姱丽而鲜双兮,非是时之攸珍。
奋余荣而莫见兮,播余香而莫闻。
幽独守此仄陋兮,敢怠遑而舍勤?
幸二八之遌虞兮,喜傅说之生殷。
尚前良之遗风兮,恫后辰而无及。
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
感鸾鹥之特栖兮,悲淑人之稀合。
彼无合其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
旦获讟于群弟兮,启金縢而乃信。
览烝民之多僻兮,畏立辟以危身。
曾烦毒以迷或兮,羌孰可与言己?
私湛忧而深怀兮,思缤纷而不理。
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
执雕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止。
庶斯奉以周旋兮,要既死而后已。
俗迁渝而事化兮,泯规矩之圜方。
珍萧艾于重笥兮,谓蕙芷之不香。
斥西施而弗御兮,羁要袅以服箱。
行陂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惟天地之无穷兮,何遭遇之无常!
不抑操而苟容兮,譬临河而无航。
欲巧笑以干媚兮,非余心之所尝。
袭温恭之黻衣兮,披礼义之绣裳。
辫贞亮以为鞶兮,艺技艺以为珩。
昭彩藻与雕琢兮,璜声远而弥长。
淹栖迟以恣欲兮,燿灵忽其西藏。
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
冀一年之三秀兮,遒白露之为霜。
时亶亶而代序兮,畴可与乎比伉?
咨妒嫮之难并兮,想依韩以流亡。
恐渐冉而无成兮,留则蔽而不章。
心犹与而狐疑兮,即岐阯而摅情。
文君为我端蓍兮,利飞遁以保名。
历众山以周流兮,翼迅风以扬声。
二女感于崇岳兮,或冰折而不营。
天盖高而为泽兮,谁云路之不平!
勔自强而不息兮,蹈玉阶之嶢峥。
惧筮氏之长短兮,钻东龟以观祯。
遇九皋之介鸟兮,怨素意之不逞。
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雕鹗竞于贪婪兮,我修絮以益荣。
子有故于玄鸟兮,归母氏而后宁。
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
旦余沐于清原兮,晞余发于朝阳。
漱飞泉之沥液兮,咀石菌之流英。
翾鸟举而鱼跃兮,将往走乎八荒。
过少皥之穷野兮,问三丘乎勾芒。
何道真之淳粹兮,去秽累而票轻。
登蓬莱而容与兮,鳌虽抃而不倾。
留瀛洲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
凭归云而遐逝兮,夕余宿乎扶桑。
噏青岑之玉醴兮,餐沆瀣以为粮。
发昔梦于木禾兮,谷昆仑之高冈。
朝吾行于汤谷兮,从伯禹于稽山。
集群神之执玉兮,疾防风之食言。
指长沙以邪径兮,存重华乎南邻。
哀二妃之未从兮,翩傧处彼湘濒。
流目覜夫衡阿兮,睹有黎之圮坟。
痛火正之无怀兮,托山陂以孤魂。
愁蔚蔚以慕远兮,越卬州而愉敖。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
扬芒熛而绛天兮,水泫沄而涌涛。
温风翕其增热兮,惄郁邑其难聊。
顝羁旅而无友兮,余安能乎留兹?
顾金天而叹息兮,吾欲往乎西嬉。
前祝融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
躔建木于广都兮,拓若华而踌躇。
超轩辕于西海兮,跨汪氏之龙鱼。
闻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思九土之殊风兮,从蓐收而遂徂。
欻神化而蝉蜕兮,朋精粹而为徒。
蹶白门而东驰兮,云台行乎中野。
乱弱水之潺湲兮,逗华阴之湍渚。
号冯夷俾清津兮,棹龙舟以济予。
会帝轩之未归兮,怅相佯而延伫。
呬河林之蓁蓁兮,伟《关雎》之戒女。
黄灵詹而访命兮,摎天道其焉如。
曰:“近信而远疑兮,六籍阙而不书。
神逵昧其难覆兮,畴克谟而从诸?
牛哀病而成虎兮,虽逢昆其必噬。
鳖令殪而尸亡兮,取蜀禅而引世。
死生错而不齐兮,虽司命其不晰。
窦号行于代路兮,后膺祚而繁庑。
王肆侈于汉廷兮,卒衔恤而绝绪。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
董弱冠而司衮兮,设王隧而弗处。
夫吉凶之相仍兮,恒反侧而靡所。
穆负天以悦牛兮,竖乱叔而幽主。
文断祛而忌伯兮,阉谒贼而宁后。
通人暗于好恶兮,岂爱惑之能剖?
嬴擿谶而戒胡兮,备诸外而发内。
或辇贿而违车兮,孕行产而为对。
慎灶显于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谇。
梁叟患夫黎丘兮,丁厥子而事刃。
亲所睇而弗识兮,矧(shěn)幽冥之可信。
毋绵挛以涬己兮,思百忧以自疢。
彼天监之孔明兮,用棐忱而佑仁。
汤蠲体以祷祈兮,蒙厖褫以拯人。
景三虑以营国兮,荧惑次于它辰。
魏颗亮以从理兮,鬼亢回以敝秦。
咎繇迈而种德兮,树德懋于英六。
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己毓。
有无言而不雠兮,又何往而不复?
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
仰矫首以遥望兮,魂僘惘而无畴。
逼区中之隘陋兮,将北度而宣游。
行积冰之硙硙兮,清泉冱而不流。
寒风凄而永至兮,拂穹岫之骚骚。
玄武缩于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
坐太阴之屏室兮,慨含欷而增愁。
怨高阳之相寓兮,仙颛顼之宅幽。
庸织络于四裔兮,斯与彼其何瘳?
望寒门之绝垠兮,纵余绁乎不周。
迅飙潚其媵我兮,骛翩飘而不禁。
越谽谺之洞穴兮,标通渊之碄碄。
经重阴乎寂漠兮,愍坟羊之潜深。
追慌忽于地底兮,轶无形而上浮。
出右密之暗野兮,不识蹊之所由。
速烛龙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
瞰瑶谿之赤岸兮,吊祖江之见刘。
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
戴胜慭其既欢兮,又诮余之行迟。
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
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
舒妙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
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砾以遗光。
献环琨与玙缡兮,申厥好以玄黄。
虽色艳而赂美兮,志浩荡而不嘉。
双材悲于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
歌曰:“天地烟煴,百卉含葩。
鸣鹤交颈,雎鸠相和。
处子怀春,精魂回移。
如何淑明,忘我实多。“
将答赋而不暇兮,爰整驾而亟行。
瞻昆仑之巍巍兮,临萦河之洋洋。
伏灵龟以负坻兮,亘螭龙之飞梁。
登阆风之曾城兮,搆不死而为床。
屑瑶蕊以为糇兮,斞(原字为“奭”+“斗”)白水以为浆。
抨巫咸以占梦兮,乃贞吉之元符。
滋令德于正中兮,合嘉禾以为敷。
既垂颖而顾本兮,尔要思乎故居。
安和静而随时兮,姑纯懿之所庐。
戒庶寮以夙会兮,佥恭职而并迓。
丰隆軯其震霆兮,列缺晔其照夜。
云师蘧以交集兮,涷雨沛其洒涂。
轙雕舆而树葩兮,扰应龙以服辂。
百神森其备从兮,屯骑罗而星布。
振余袂而就车兮,修剑揭以低昂。
冠咢咢其映盖兮,佩綝纚以辉煌。
仆夫俨其正策兮,八乘摅而超骧。
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飘而飞扬。
抚軨轵而还睨兮,心灼药其如汤。
羡上都之赫戏兮,何迷故而不忘。
左青雕以健芝兮,右素威以司钲。
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属箕伯以函风兮,澄淟涊而为清。
曳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鸾之嘤嘤。
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蒙而上征。
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
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
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泄泄以肜肜。
考理乱于律钧兮,意建始而思终。
惟盘逸之无斁兮,惧乐往而哀来。
素抚弦而余音兮,大容吟曰念哉。
既防溢而静志兮,迨我暇以翱翔。
出紫宫之肃肃兮,集太微之阆阆。
命王良掌策驷兮,逾高阁之锵锵。
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弯威弧之拨剌兮,射嶓冢之封狼。
观壁垒于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
乘天潢之泛泛兮,浮云汉之汤汤。
倚招摇、摄提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之绸缪遹皇。
偃蹇夭矫娩以连卷兮,杂沓丛顇飒以方骧。
戫汨飂泪沛以罔象兮,烂漫丽靡藐以迭逿。
凌惊雷之砊磕兮,弄狂电之淫裔。
逾厖澒于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
廓荡荡其无涯兮,乃今穷乎天外。
据开阳而頫盼兮,临旧乡之暗蔼。
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魂眷眷而屡顾兮,马倚輈而徘徊。
虽遨游以偷乐兮,岂愁慕之可怀?
出阊阖兮降天涂,乘飙忽兮驰虚无。
云霏霏兮绕余轮,风眇眇兮震余旟。
缤联翩兮纷暗暧,倏眩眃兮反常闾。
收畴昔之逸豫兮,卷淫放之遐心。
修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纭以从风。
御六艺之珍驾兮,游道德之平林。
结典籍而为罟兮,驱儒墨而为禽。
玩阴阳之变化兮,咏《雅》《颂》之徽音。
嘉曾氏之《归耕》兮,慕历陵之钦崟。
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
夕惕若厉以省諐兮,惧余身之未勅也。
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墨无为以凝志兮,与仁义乎消摇。
不出户而知天下兮,何必历远以劬劳!
系曰:
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只怀忧。
愿得远度以自娱,上下无常穷六区。
超逾腾跃绝世俗,飘飖神举逞所欲。
天不可阶仙夫希,《柏舟》悄悄吝不飞。
松乔高跱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携。
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草生陇坂下,鸦噪城堞头。
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
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
归来无人识,暗上沉香楼。
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今日槿花落,明朝梧树秋。
若负平生意,何名作莫愁。
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
灰暖残香炷,发冷青虫簪。
夜遥灯焰短,睡熟小屏深。
好作鸳鸯梦,南城罢捣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