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世而概想斋坛之国士,因送客而遂及阳关之旧知。
盖拊髀之思,在上弗替。
故淳熙之士夫,亦不敢一日而忘可将之奇。
斯帖之传,固未易例以近世之诗也。
猜您喜欢
岸傍几曲住人家,浅屿排门种荻花。
纵使秋声常索索,断无司马听琵琶。
厚德如祁公,黄钟大镛,和乐且雍。
尊贤如六一,朱弦疏越,三叹庙瑟。
道比志叶,不胶而漆。
顾中外之虽异,犹同堂而合席。
思遗迹而不可见,幸二贤之为时出。
所以前乎此则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
既以广元气之运,亦以寿斯文之脉。
然则湍濑无纵鳞,风枝无宁翼。
涵养成就,见此辅弼,故后世尤得以归功庆历也。
宝晋大字之刻,尝同公游。
必嗜好之素同,故忘情乎寻壑之与经丘。
予尝陋贞观慰问之不收。
得此帖于乡,考百年之风流。
识者文曰:此吾宋之邵苏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