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背景
清晨,采莲时候,采莲少女红润的粉面,影照在清冷明彻的镜水之上,词人有感而作。
译文
池中水波平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皎洁如雪。正是采莲的时节,那采莲的少女,红粉盛妆却只能空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万分惆怅。她人在采莲,心中却思量着远方的情郎,愁思难解,黯然神伤。
注释
镜水:平静明净的水。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造物南水土,故江东官纱绫、官纸者,镜水之故也。”小娘:此指采莲的少女。红粉:女子化妆所用的胭脂和铅粉,这里指妆扮得十分美丽的少女面庞。寒浪:寒凉的水波。思惟:思量,思念。《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
赏析
这首词开头“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描写秋天夜色,皎洁明媚的月光,倾泻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好像洁白的雪。点出时间是秋天的一个月色明媚的晚上——一个良辰。并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种浪漫的气氛:有良辰必有美景。“采莲时”,点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这个活动地点是个很重要的背景。因为在南方采莲季节常常包含着男女表达爱情的活动,是一个很浪漫的季节。只有交待出这一场所,才能更好的展开下文,也算是一种铺垫。这样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实,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小娘红粉对寒浪”,“小娘”是指采莲女,诗中的女主人公。“红粉”,是说采莲女正值青春妙龄,打扮的十分美丽,楚楚动人。“红粉”两字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采莲女的外貌特征也体现出一种淡雅丽饰的色彩美,女为悦己者容,采莲女一出场就给人以不俗的感觉,清新淡雅。而“寒浪”则是对“红粉”的衬托,以及对心境进一步的解说。“红”在这还象征着青春、热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对秋月的进一步解释,孤寂,寒凉而内涵则是表示孤单和寂寞,以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来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这镜水如月之夜,浪漫季节,不仅心起涟漪故而“惆怅”,进而有所思。“正思惟”,则是这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季节,花好月圆,情歌缭绕,四处回响;轻舟荡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恋人不知在何方。不禁心潮激荡,思绪茫茫,无人能解其中滋味。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伤感,正应了古语“剪不断,理还乱”。
猜您喜欢
秋寂寞。
秋风夜雨伤离索。
伤离索。
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
尺书忽寄西飞鹤。
西飞鹤。
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苒弱楼前柳,轻空花外窗。
蝶高飞有伴,莺早语无双。
剪胜裁春字,开屏见晓江。
从来共情战,今日欲归降。
从小识宾卿,恩深若弟兄。
相逢在何日,此别不胜情。
红粉座中客,彩斿江上城。
尚平婚嫁累,无路逐双旌。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