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曾送离魂去。
春山曾见伤离处。
老去不堪愁。
凭阑看水流。
东风留不住。
一夜檐前雨。
明日觅春痕。
红疏桃杏村。
赏析
词以“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两句起笔。这两个“曾”字,词人把自己的思绪沉浸到对往昔的回忆中了。“离魂”这里借指女友的离情。正是眼前的山水,词人过去曾在此与女友分手;而今山水依旧,人事已非,当时的“伤离”情景只存于记忆中了。这样,开头两句就为全篇定下了感怀的情绪基调。“老去不堪秋,凭阑看水流”二句,承“春潮”、“春山”而来,把思绪从往昔的回忆拉回到现实中,而现实又是如何呢?春山依旧青青,流水依旧潺潺,而自己却已走入人生之秋了,置身昔日与女友分手之地,只能目送流水阵阵流向远方。词人内心功业未就而年岁已高的哀怨借“看水流”三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看”字极富意蕴,耐人寻味。上片在写法上为抒情的需要,打破惯常的时空顺序,借“春潮”、“春山”和两个“曾”字沉入对往昔的回忆。这种手法使词的感怀情调更为浓郁,同时也为下片作好了铺垫。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意谓东风无法挽留,像年华一样逝去,留下的只是漫漫长夜檐前滴也滴不完的雨滴。这二句承上片“凭阑”句,借此暗示自己的“永夜不寐”,流露出环境带给孤寂的客居者的一种心理重压。写法上,这二句忽然宕开一笔,以景托情,这又反过来连接上片,与上片所渲染的感怀情调相承,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歇拍二句:“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这二句承上二句“东风”、“雨”,指明经历风吹雨打的红花慢慢地凋零、飘落,留下的将是一幅残春图景。显然,这也寄寓了浓郁的身世之感。至此,词虽已结束了,却留下浓厚而久远的回味。
《人间词话》开篇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毛滂这首词,正由于对词境作了开掘,才留给我们无穷的回味。这首词的“境界”,表现在时空的浩渺辽远和有尽语言所传达的无穷意味。词以回忆往昔开始,然后转回现实,又由现实指向未来。“过去——现实——未来”组成全篇“放——收——放”的开放结构,使词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蕴了丰富而悠远的内涵。空间上,此词还成功地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的空白技巧。清人戴熙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见《习若斋画絮》)。这首词之“妙”正是字外的空间所蕴含的意味,例如“老去不堪秋,凭阑看水流”二句就有使读者的思绪随着潺潺流水而漂向远方,随着词人的目光而向远方延伸的效果。总之,作者借有限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空框结构”,使我们在这一“结构”中得以填充自己的理解,这也就是这首词历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猜您喜欢
宦情光景半樵渔,病惰仍忘百纸书。
赋就只堪供酱瓿,齿残未可释盐车。
朱蓝要使辞秋断,芝菌犹当出腐余。
惭愧少翁能下士,马曹知马自应疏。
雪意不肯休,垂垂阁云端。
余暖蒸衣裘,热作堕指过时。
曛黄阴雨来,俄忽急雨{上雨下漫}。
空阶答檐语,跳珠上阑干。
世尊俨无说,冻坐谁为欢。
萧条僧舍影,痴兀依蒲团。
相照怜短檠,坐恐膏油乾。
劳生竟何如,岁月如走丸。
七星在长剑,细事何足弹。
尚想丘园人。
惭颊时一丹。
徘徊经屠门,饱意只自谩。
顾惟淬牛刀,庶足厌一餐。
不然学农圃,趁此筋力完。
年丰得饱饭,日晏眠茅莞。
咄嗟万里空,俯仰百岁殚。
行止信流坎,所遇随足安。
勋名片纸薄,天地如瓢箪。
离骚幸相逢,浊酒聊自宽。
谁与谈此心,夜气方漫漫。
绝墙过饥鼠,翻倒争余残。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
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
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
相携。
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长记断桥外。
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
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
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声里。
风起。
舞斜阳、阑干十二。
长记鸣琴子溅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闻说君家传窈窕。
秀色天真,更夺丹青妙。
细意端相都总好。
春愁春媚生颦笑。
琼玉胸前金凤小。
那得殷勤,细托琵琶道。
十二峰云遮醉倒。
华灯翠帐花相照。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
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
象尺熏炉,翠针金缕,记倚床同绣。
月亸琼梳,冰销粉汗,南花熏透。
尽是当时,少年清梦,臂约痕深,帕绡红皱。
凭鹊传音,恨语多轻漏。
润玉留情,沈郎无奈,向柳阴期候。
数曲催阑,双铺深掩,风镮鸣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