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代 ·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分类: 元宵节  思念  忧国忧民 

苏轼: 元宵节  思念  忧国忧民 

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词人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故而写下此词。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周汝昌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4:699-701

译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注释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山城:此处指密州。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垂,靠近。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猜您喜欢

倾杯乐·禁漏花深

宋代 · 柳永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尺鳌山、开羽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
向晓色、都人未散。
盈万井、山呼鳌抃。
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分类: 节日  元宵节  生活 

再次前韵?系织锦图上回文?

宋代 · 苏轼

春机满织回文锦,粉泪挥残露井桐。
人远寄情书字小,柳丝低目晚庭空。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风叶落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
羞云敛惨伤春暮,细缕诗成织意深。
头伴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南乡子·自述

宋代 · 苏轼

凉簟碧纱厨。
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
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
占得人间一味愚。

分类: 咏怀  生活  感慨 

喜迁莺·月波疑滴

宋代 · 史达祖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
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
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
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
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
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
怕万一,误玉人寒夜,窗际帘隙。

分类: 节日  元宵节  抒情  寂寞 

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宋代 · 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
步莲秾李伴人归。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
天涯寒尽减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分类: 宋词三百首  记梦  元宵节  抒怀 

贾谊论

宋代 ·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
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
而吾何为不豫?“
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
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分类: 古文观止  议论  写人  壮志难酬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