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景流年真一箭。
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
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
又是廉纤春雨暗。
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
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5年,当时王国维在外地教书,冬去春来,让他想起了自己远在南方的家人,于是以思妇的口吻写下了这首春怨词。
译文
时光过的真快,这一年就像箭射过去一样,即将过去。在冬日的雪带着水滴落声中,仿佛看见了春天正在走来。在春风中杨柳枝条不停舞动,仿佛一夜间柳枝就长满了嫩芽。
又是一个细雨的黄昏,登上高楼也看不见远处的人啊。可恨的原野一望无垠,只有那远方的大雁还在北往。傍晚的炊烟又起,隔断了远眺家人的视线,又是一天即将过去。
注释
急景流年,形容光阴速逝。残雪:尚未化尽的雪。省识:犹认识。垂杨:垂柳。染就:染成。鹅黄:淡黄。
廉纤:细小,形容微雨。危楼:高楼。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暝烟:傍晚的烟霭。界断:隔开。
赏析
这实际上是一首思妇之词,但在景色描写之中,流露出一种对高远开阔之境的向往以及这种向往被现实遮断的悲哀。
“急景流年真一箭”是套用晏殊的“急景流年都一瞬”,只不过晏殊那首词透着一种旷达,而王国维这首词透着一种执着。此处的“残雪声中”可以是积雪融化之声,但也可以想像成夹杂着小雨的雪落下的声音。“省识东风面”是套用杜甫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指的是美人的容颜,而这里指的是春天的容颜。“风里垂杨千万线”写东风使杨柳垂枝变得柔软婀娜。“昨宵染就鹅黄浅”,写一夜柳枝就出现了黄色的新芽。这种季节交替是自然规律,可是春天对楼中思妇来说,意味更加深远。
“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冬天是门窗闭锁,春天虽然可以把门窗打开,但春天又有春雨的阻隔。朦胧的春雨把眼前一切都遮蔽了,纵然打开门窗,纵然登上高楼,还是无法纵目远望。“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的“人”,既泛指视线中所能看见的人,又暗指思妇心中所思念的人。“又是”说明不止一年如此,而“危楼”和“高处”则突出了寂寞和孤独。
“已恨年华留不住,暝烟更界平芜断”是王国维惯用的句式。那遥远的地方总存着思妇的希望,可是现在天已黄昏,傍晚的烟霭已经知起,渐渐遮住了思妇的视线,远处的原野也逐渐看不清了。
王国维长年在外执教,所以他的闺怨词也不少,这首词一别前人之闺怨诗词,写得哀而不怨,算得上要王国维的代表之作了。
猜您喜欢
问断肠、江南江北,年时如许春色。
碧栏干外无边柳,舞落迟迟红日。
沙岸直,又道是、连朝寒雨送行客。
烟笼数驿,剩今日天涯,衰条折尽,月落晓风急。
金城路,多少人间行役。
当年风度曾识。
北征司马今头白,唯有攀条沾臆。
君莫折,君不见、舞衣寸寸填沟洫。
细腰谁惜?
算只有多情,昏鸦点点,攒向断枝立。
烟轻雨小。
紫陌香尘少。
谢客池塘生绿草。
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
重寻杨柳佳期。
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沍。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倦凭阑,低拥髻,丰颊秀眉,犹是年时意。
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
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
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