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注释
参差:不整齐。柴荆:柴门。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茅茨: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媪:年老的妇人。柘: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转眄移时:转眼斜视多时。眄,斜视。哦:低声吟咏。
赏析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猜您喜欢
怀痾苦无悰,抚节惊岁暮。
淹留属休告,宁复婴物务。
幽人偶相赏,萧散随所遇。
寒郊联骑出,崇冈时延驻。
山家如可即,鸡犬隔烟雾。
举鞭问樵丁,始识林下路。
亭榭歘轩敞,岩壑郁盘互。
主人能爱客,何必论雅素。
浊醪散襟颜,池鲜足供具。
虽非穷胜践,政自得野趣。
日夕归影乱,岚霏袭衣裾。
鸣驺慎毋前,悠然望江树。
秦中幽胜地,乃在终南山。
盘石负磊磊,清泉散潺潺。
侃侃古君子,亹亹泉石间。
图史纷座隅,衡门昼长关。
种菊飧落英,袭芳佩秋兰。
道腴德充符,怡然有馀欢。
鸣鹤时一来,似爱孤云閒。
孤云不能飞,鸣鹤遂空还。
濈濈桃李艳,郁郁松柏寒。
羲和驶春晖,岁晏霜露繁。
感物有深儆,怀哉邈难攀。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迳直夫何细!
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十年皇华使,咨度愧清帙。
承命甫为郡,虑无理人术。
简书剧沈迷,将迎靡虚日。
星言入公府,短发不遑栉。
首夏气清淑,鸟鸣庭树密。
疏箔悬永昼,南风泛瑶瑟。
退食方息偃,卒史已盈室。
孤臣偶纡组,岂不怀旷佚。
赖有同心人,魁然位丞弼。
昭昭麟凤瑞,浑浑金玉质。
华缄偎称题,高谊寡俦匹。
矢心报知己,言语讵能毕。
河流衍洪源,嵩高屹青出。
期公山水间,千秋恒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