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注释
参差:不整齐。柴荆:柴门。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茅茨: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媪:年老的妇人。柘: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转眄移时:转眼斜视多时。眄,斜视。哦:低声吟咏。
赏析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猜您喜欢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
五更风雨断遥岑。
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
宫人斜外柳阴阴。
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绿杨枝上五丝绳,枝弱春多欲不胜。
唯有一年寒食日,女郎相唤摆阶o3.
分类: 寒食节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
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
分类: 寒食节
长沙客,宁食武昌鱼。
未觉故人疏。
归舟唤醒乡关梦,宾筵容揽使君须。
听民谣,今五绔,昔无襦。
待留与南州谈盛事,更恰好南楼逢老子。
明月夜,古来无。
江头春草迷鹦鹉,幕中秋水映芙蕖。
绿尊倾,红袖舞,醉时扶。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苍龙驷车载初阳,绿天浮春开八荒。
连蜷飞雾俨冠剑,四三神君翼东皇。
桂醑盎烈兰肴芳,楹筵巫觋纷披猖。
瑶琴袗衣杳何许,两妃倚竹临空江。
野烟颦翠九疑远,暮雨洒恨湘波凉。
冰夷闇投明月玑,山鬼夜啸猿猱悲。
长歌抚节怀楚累,遗音疏越知者稀。
筑室赖有佳人期,紫坛荷屋薜荔帷。
汀洲聊堪搴杜若,怨公子兮怅忘归。
恑毫慅墨含古色,虎头痴绝公麟痴。
续骚未成今见画,忽欲轻举起无为,朝来目送秋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