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猜您喜欢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
贫贱者骄人乎?“
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
富贵者安敢骄人!
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子击乃谢之。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