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宋代 · 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分类: 春天  写景 

黄庭坚: 春天  写景 

背景

该词创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左右,该年黄庭坚到江西太和县(今泰和县)任知县,上任后,黄庭坚以平易治理该县,减轻税负,得到百姓拥戴。黄庭坚此时年轻有为,政绩突出,该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
1、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 第4卷 》 :学习出版社,2011:2454页

译文

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
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注释

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鬖鬖:植物枝叶下垂貌。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酒旆:酒旆即是酒旗。故故:常常;屡屡。

赏析

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色彩浓丽的山和水,正承上阕“雨晴风暖烟淡”句而来,只有新雨之后,和风之中,天宇澄澈,万木争荣,才能为山水增辉。“泼黛”、“挼蓝”二句不仅画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万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机。写到这里为止,已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抬头望处,看到了“歌楼酒旆”。楼外的酒旗迎风飘动,足以惹人神飞。“故故招人”,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理状态。“故故”这里是故意、特意之义,酒旗当然谈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为词人想喝酒,才产生这种感觉。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酒兴发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却又败兴,所以只好“权典青衫”。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诗意,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性格、情趣。
  黄庭坚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个字,江南春景层层叙写,逐步展现。桃柳、天气、山水、“歌楼酒旆”到结语,层层勾勒,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

猜您喜欢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唐代 · 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分类: 春天  写景 

春雪呈张仲谋

宋代 · 黄庭坚

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千陇麦纤纤。
梦阑半枕听飘瓦,晓起高堂看入帘。
剩与月明分夜砌,即成春溜滴晴檐。
万金一醉张公子,莫道街头酒价添。

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

宋代 · 晏殊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
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
一杯销尽两眉愁。

分类: 春天  写水  写景  赞美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

宋代 · 黄庭坚

分送香红惜折残,春阴醉起薄罗寒。
不如王谢堂前燕,曾见新妆并倚栏。

离福严

宋代 · 黄庭坚

山下三日晴,山上三日雨。
不见祝融峰,还泝潇湘去。

阳春曲·春景

元代 · 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
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
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分类: 组曲  春天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