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谒金门·秋夜

宋代 · 苏轼

秋帷里。
长漏伴人无寐。
低玉枕凉轻绣被。
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
窗外鸡声初起。
声断几声还到耳。
已明声未已。

分类: 秋天  夜晚  思念 

苏轼: 秋天  夜晚  思念 

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秋。是时,苏轼在杭州通守任上。常与朋友游西湖、孤山,登柏山、竹阁,常遇少妇慕名求词,苏轼作词以赠之,此词就是其一。

参考资料:
1、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58-159页

译文

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
晨光浸透窗纸,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注释

帷:帐子。漏:古代计时的工具,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这里代指时间。玉枕:陶瓷枕,以示华贵之用物。绣被:指绸缎一类的被子,富贵人家的征示。
已:前“已”,已经。末“已”,停止。

赏析

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不说贵人心不平静,而说长漏与贵人为伴不能人眠,躺卧“秋帷”,煎熬“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不说贵人秋思心凉,而说“玉枕”低枕而“凉”,“绣被”顿时而“轻”薄。这凉玉枕,这轻绣被,渗透着“一番秋气味”,弥漫在贵人的“秋帷里”。或许就是这“玉枕”、“绣被”、“秋气味”,正是引起贵人“无寐”心凉的媒介。而这一幕就发生在夜色无声的“秋帷里”。
  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长夜刚过,贵人本已心凉,全身心地浸透“秋气味”,应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构建。词人竟运用词的有限文字,写了“秋夜思”的续片,在光和声上继续做文章,因为光和声最易撩动人的思想情感。“晓色”“侵窗纸”,点明早晨来临;“鸡声初起”,表示划破长夜的秋思,给“秋帷”人展示一线希望。晨光伴随不停的鸡声,从“到耳”中给“秋帷”人带来美好回声。或许这“晓色”、“鸡声”的来临,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绵绵夜思。而这一幕就发生在晓色有声的“窗外”,令人长长回味。
  全词,写一贵人的秋夜思和余思,可词中找不到一个“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么”。词人运用通感的手法,从色与声的沟通、挪移中构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图。上片,“秋帷”人一言不发,无声胜有声;下片,“鸡声”声声不断,则是有声衬无声。

猜您喜欢

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

宋代 · 苏轼

一杯连坐两髯棋,数片深红入座飞。
十分潋滟君休诉,且看桃花好面皮。

唐人诗云:未有桃花面皮,先作杏子眼孔。

野饮花间百物无,杖头惟挂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其二

宋代 · 苏轼

诗里将军已筑坛,后来裨将欲登难。
已惊老健苏梅在,更作风流王谢看。
○出定知书满腹,瘦生应为语雕肝。
○○洒落江山外,留与人间激懦官。

沉醉东风·山对面蓝堆翠岫

元代 · 赵善庆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分类: 秋天  写景  抒情  喜悦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清代 · 王国维

已落芙蓉并叶凋。
半枯萧艾过墙高。
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
人间争度渐长宵。

分类: 秋天  伤怀  悲伤 

落叶

唐代 ·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分类: 秋天  写景  漂泊  思乡 

送竹香炉

宋代 · 苏轼

枯槁形骸惟见耳,凋残鬓发只留须。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