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赏牡丹

唐代 ·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分类: 牡丹 

刘禹锡: 牡丹 

背景

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

参考资料:
1、吴钢 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27
2、陶敏 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3:444-445
3、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89
4、高志忠.刘禹锡诗编年校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665-666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倾城之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芙蕖:荷花的别名。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国色:倾国之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前两句用的是抑彼扬此的手法,为牡丹的出现作铺垫,而第三句笔锋一转,从正面赞颂牡丹。“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国色天香”则成了当时对牡丹的定评,也为后人所乐于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颜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诗却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仅说“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这里“动”字用得极妙,仿佛使人看到了当时人们为了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生动场面。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赏牡丹

唐代 · 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分类: 咏物    惜花  牡丹 

王建: 咏物    惜花  牡丹 

背景

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京城长安盛行赏牡丹之风俗,“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文人墨客也多以牡丹为诗料吟咏,此诗便是其中一篇。此诗约略作于宪宗元和七年(813年)归京之后,而细不可考。

参考资料:
1、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82-283

译文

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
芳香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
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
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
香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态美丽应当画入宫图。
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
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
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

注释

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
香遍:香满。苓蓤:《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踯躅: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见《本草纲目》卷一七。
软光:柔和的光泽。细脉:犹言气脉。妖色:艳丽姿色。暖:原缺,据席本、《全唐诗》补。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
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攒金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含棱:翻卷的花瓣。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好和”句:写牡丹的花香,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
晚态: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态。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赏:席本作贵。斯须:片刻、一会儿。

赏析

中唐时期牡丹诗佳篇迭出,王建此篇不写牡丹一时之态,而是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再写牡丹凋零,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道尽惜牡丹之情。
  诗作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用一个益字,生动的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诺大的长安城处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此“益”引申为“满”,如同韩昌黎“绝色烟柳满皇都”,两诗皆非单讲数量之多,而是从更深层的去讲,韩诗更多的是写春满长安,而王建此句是讲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了长安。用笔夸张大胆,用字生动准确,令人深切感受到牡丹之盛。
  后句用反衬的写法进一步说牡丹之美,苓蔆是传说中的香草,却被牡丹的花香比的羞愧欲死;山踯躅是颜色红艳的花,遇到牡丹的艳色却显得黯然失色几如枯萎。这样的描写下,即使没见过牡丹的人也能感受到牡丹超绝的鲜艳和芳香。紧接着,作者描写牡丹的气韵。枝干为柔光所笼,而花朵被妖艳的色彩晕染了娇嫩的肌肤。前句描写牡丹纤细的枝干姿态和气质,后句则以美女嫩肤为比喻写牡丹的花朵的质感,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描述牡丹花的娇美。随后,作者用大量比喻,描写牡丹花的细节。用金粉来比牡丹花的黄蕊,而满字也生动的写出牡丹花蕊之繁;用缕缕红流苏来比牡丹翻卷的花瓣,写出了牡丹花瓣色泽和形态。“好和”句,以衬托笔法写牡丹之贵。香气可以熏染御衣,姿态可以描画入宫图,都是用皇家所用来衬托牡丹气质的高贵。
  随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开始写牡丹的晚态和凋零,用哀愁的新妇,望着病夫的女子,分别写牡丹的将谢和凋零。用拟人的笔法,写出了牡丹的晚态,惹人怜惜。从写牡丹之盛到牡丹之贵再到牡丹之美转而写牡丹将谢,再写牡丹凋零,作者一步步引导大家从赞叹到喜爱再到怜惜。这时作者发出感慨,请大家珍惜花时,客人能多赏一会儿就多赏一会儿吧。这时的感慨已经是水到渠成,通过前面的描写,读者此时对牡丹的怜惜应也感同身受,仿佛作者是道出了我们心中之所想。
  最末,作者用一夜清风起,千金买亦无,道出了花时难久的怅然。开篇之盛艳,末尾之冷清,强烈的对比让末尾仿佛一副大留白的画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风吹过,花亦凋零,这其中是不舍,是怜惜,是冷清,种种情感由人品读。
  借凋零写惜花非王建独有,白居易就有《惜牡丹花》开一时之风气:“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此后李商隐的效仿作《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亦作:“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而尽管王建的牡丹诗同样是写凋零写惜花,却是从花开写到花落,借对情感的把握的细致入微,用精心的铺垫将读者引入到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景当中。诗作描写过渡自然,惋惜怅然之情水到渠成。王建的牡丹诗从单纯的赏牡丹落笔,惜牡丹入情,不寄托政治抱负个人得失,就是写一个“赏”字,且赏出了独特的风格,乃唐代赏牡丹诗作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赏牡丹

宋代 · 谢枋得

兰佩蓉裳骨相寒,山中何日鼎成丹。
春深富贵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

赏牡丹

宋代 · 杨万里

把酒看花绕画栏,病身只得忍轻寒。
主人半醉花微倦,下却珠帘放牡丹。

猜您喜欢

咏牡丹

宋代 ·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咏物  牡丹  思乡  爱国 

潇湘神·湘水流

唐代 · 刘禹锡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红牡丹

唐代 ·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分类: 咏物  牡丹  抒情  愁苦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代 · 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分类: 咏物    牡丹  赞美 

赠李司空妓

唐代 · 刘禹锡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

唐代 · 刘禹锡

深春风日净,昼长幽鸟鸣。
仆夫前致词,门有白面生。
摄衣相问讯,解带坐南荣。
端志见眉睫,苦言发精诚。
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
悄如促柱弦,掩抑多不平。
乃言本蜀士,世降岷山灵。
前人秉艺文,高视来上京。
曳绶司徒府,所从信国桢。
析薪委宝林,善响继家声。
何处翳附郭,几人思郈成。
云天望乔木,风水悲流萍。
前与计吏西,始列贡士名。
森然就笔札,从试春官卿。
帝城岐路多,万足伺晨星。
茫茫风尘中,工拙同有营。
寒女劳夜织,山苗荣寸茎。
侯门方击钟,衣褐谁将迎。
弱羽果摧颓,壮心郁怦怦。
谅无蟠木容,聊复蓬累行。
昨日讯灵龟,繇言利艰贞。
当求舍拔中,必在审己明。
誓将息薄游,焦思穷笔精。
莳兰在幽渚,安得扬芬馨。
曰余摧落者,散质负华缨。
一聆苦辛词,再动伊郁情。
身弃言不动,爱才心尚惊。
恨无羊角风,使尔化北溟。
论罢情益亲,涉旬忘归程。
日携邑中客,闲眺江上城。
昼憩命金罍,宵谈转璿衡。
薰风香麈尾,月露濡桃笙。
忽被戒羸骖,薄言事南征。
火云蔚千里,旅思浩已盈。
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
岂伊山水异,适与人事并。
油幕侣昆丘,粲然叠瑶琼。
庾楼见清月,孔坐多绿醽。
复有衡山守,本自云龙庭。
抗志在灵府,发越侔咸英。
一挥出荥阳,惠彼嗤嗤氓。
隼旟辞灞水,居者皆涕零。
惟昔与伊人,交欢经宿龄。
一从云雨散,滋我鄙吝萌。
北渚不堪愁,南音谁复听。
离忧若去水,浩漾无时停。
尝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
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
圣功奠远服,神物拥休祯。
贤人在其下,仿佛疑蓬瀛。
君行历郡斋,大袂拂双旌。
饰容遇朗鉴,肝鬲可以呈。
昔日马相如,临邛坐尽倾。
勉君刷羽翰,蚤取凌青冥。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