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分类: 边塞
李益: 边塞
赏析
首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份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两笔,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称为“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不过,诗意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这正是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层,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们“关西将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翻动着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为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但那自赏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苦涩。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正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它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
年高来远戍,白首罢干戎。
夜色蓟门火,秋声边塞风。
碛浮悲老马,月满引新弓。
百战阴山去,唯添上将雄。
汉将边方背辘轳,受降城北是单于。
黄河晚冻雪风急,野火远烧山木枯。
偷号甲兵冲塞色,衔枚战马踏寒芜。
蛾眉一没空留怨,青冢月明啼夜乌。
劲气初折胶,奔书闻插羽。
寒金刁斗鸣,夕火兜零举。
霜威画角雄,月思清笳苦。
骠骑出鏖兵,轻车前确虏。
一鼓击名王,三捷献英主。
天山挂雕弓,玉塞休强弩。
龙额近封侯,华堂盛歌舞。
苏武节旄尽,李陵音信稀。
梅当陇上发,人向陇头归。
西北黄云暮,声声画角愁。
阴山一夜雨,白草四郊秋。
乱雁鸣寒渡,飞沙入废楼。
何时番色尽,此地见芳洲。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苏武节旌尽,李陵音信稀。
花当陇上发,人向陇头归。
西风方折胶,戍兵出已屡。
赤藏候骑归,翩翩如鸟羽。
穹庐旧所居,不远横山路。
汉将知为谁,三军倚全护。
上赖天子圣,边方无斗捕。
运筹有馀略,彫弓射狐兔。
何谢苍头公,回为儿女顾。
猜您喜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分类: 唐诗三百首 边塞 战争 忧国忧民 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雀噪空城阴,木衰羁思远。
已蔽青山望,徒悲白云晚。
别离千里风,雨中同一饭。
开径说逢康,临觞方接阮。
旅宦竟何如,劳飞思自返。
蜀道山川心易惊,缘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