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代 ·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分类: 唐诗三百首  新婚  考试  爱情 

朱庆馀: 唐诗三百首  新婚  考试  爱情 

背景

此诗为宝历(唐敬宗年号,825—827)年间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所作。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张籍。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1
2、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85-987

译文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注释

洞房:新婚卧室。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舅姑:公婆。
深浅:浓淡。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

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一十五。下面是当代女文学家、著名学者沈祖棻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猜您喜欢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分类: 唐诗三百首  边塞  写景  思乡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黄河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

唐代 · 朱庆馀

闲园清气满,新兴日堪追。
隔水蝉鸣后,当檐雁过时。
雨馀槐穟重,霜近药苗衰。
不以朝簪贵,多将野客期。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
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
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
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
几许新开菊,闲从落叶和。
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
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
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
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
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
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
苍翠经宵在,园庐景自深。
风凄欲去燕,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寒烟冒竹林。
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
门巷唯苔藓,谁言不称贫。
台闲人下晚,果熟鸟来频。
石脉潜通井,松枝静离尘。
残蔬得晴后,又见一番新。
卷帘天色静,近濑觉衣单。
蕉叶犹停翠,桐阴已爽寒。
云从高处望,琴爱静时弹。
正去重阳近,吟秋意未阑。
竹径通邻圃,清深称独游。
虫丝交影细,藤子坠声幽。
积润苔纹厚,迎寒荠叶稠。
闲来寻古画,未废执茶瓯。
风物已萧飒,晚烟生霁容。
斜分紫陌树,远隔翠微钟。
宿客论文静,闲灯落烬重。
无穷林下意,真得古人风。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 ·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一作:蓬莱)

分类: 唐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爱情  思念  早教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代 ·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分类: 唐诗三百首  抒情  归隐 

赠凤翔柳司录

唐代 · 朱庆馀

杏园北寺题名日,数到如今四十年。
点检生涯与官职,一茎野竹在身边。

题娥皇庙

唐代 · 朱庆馀

娥皇挥涕处,东望九疑天。
往事难重问,孤峰尚惨然。
夜深寒峒响,秋近碧萝鲜。
未省明君意,遗踪万古传。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