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背景
从诗中“夷门二月柳条色”一句,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于大梁,因为夷门是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天宝三载(744);有人认为李白与高适两首同题诗,都是天宝四载(745)五月后所作。兹从天宝四载之说,但从诗中的“二月柳条色”推断,此诗应是在该年春二月左右所写。
译文
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
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注释
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动:近。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猜您喜欢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归客留不住,朝云纵复横。
马头向春草,斗柄临高城。
嗟我久离别,羡君看弟兄。
归心更难道,回首一伤情。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
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
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
江山归谢客,神鬼下刘根。
阶树时攀折,窗书任讨论。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
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
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
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