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
背景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于仕途不顺,李白周游各地。《送蔡山人》就是写于这个时期,诗借送别朋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译文
我本来就没有放弃俗世,但世人却抛弃了我。
一乘上无尽头的航程,就远纵八极无法回头。
燕客蔡泽极尽荣华,唐举这小子还敢讥笑?
采撷龙下颌的明珠时别把龙惊醒了,可暗暗让其归顺大道而不自知。
故乡的山岭有古松明月,等待你一起玩赏清晖。
注释
倪:边际。无倪即无边际。八极:八极:最边远之处。《淮南子·地形》:“八绘之外,乃有八极。”
燕客:燕客两句出自《史记-范帷蔡泽列传补》,蔡泽燕国人,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悟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缓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赏析
前两句说明自己本意并不想弃世,是积极想融入这个社会的,但却被无情的社会抛弃。有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的诗味。
第三、四两句叙说了自己一旦放下世俗,获得自由,天宽地阔无人能管制,很有点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第五、六句用典,借燕人蔡泽早年不得志,但仍不放弃,最终大器晚成的故事来勉励自己。
第七、八句运用哲学思想,说明不惊动猎物的猎人才是好猎人,一个好的樵夫不会随意毁坏乔木。
最后两句说出归隐乡间呼朋唤友,与志同道合者聚集一起也是一种乐趣。
名家认为“潦倒”一词用在李白身上是恰当的,而《送蔡山人》这诗正是李白在其仕途路上所遭遇的不幸的写照。李白金门传诏,但是在担任供奉翰林后,他与李林甫针锋相对,毫不相让:“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他深深憎恶“群沙秽明珠,众草凌芳孤”的黑暗现实,对横行跋扈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强烈愤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己昏。”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横批逆鳞。提出十条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李白被“出宫思过”。他悲愤彷徨,过分高估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奸臣的诽谤中伤。这条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之一)。结构的巨大跳跃,突兀奇来、不可端倪的诗句间激荡着李白矛盾的内心,他靠诗歌排解郁结胸中的不平之气。他日渐消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之三),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等待,天宝三年春,李白傲然请辞离开长安!“赐金放返”后的李白,悲愤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他借酒消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永王再三恭请下,李白从军李璘幕府。他以为自己从此走上从军报国之路,踌躇满志地为李璘出谋划策。“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以至于后来他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这句诗便是描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即“尔时情景虽复潦倒”。
回到《送蔡山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这是李白对世俗的看法,认为自己主观还是积极的,而消极的世道容不下李白本身。李白出长安,游走四方,一句无倪舟,一句纵远舵,道出了游走四方的迷茫,天下之大,何处是我李白的容身之所?燕客期跃马这句笔锋这转,又回到了我本不弃世,这哪是我李白不想干一番事业,我也想像蔡泽一样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那怕我的年纪也像蔡泽一样不在年轻。唐生安敢讥又承接了前句世人自弃我,那些笑我,嘲我,讥我,讽我的人安能如此?为什么自己落到如此境地?自己现在的默默无闻,并不是自己的才能问题,而自己只是一个高明的猎手或是好的樵夫那样,不惊动自己的猎物,不毁损乔木罢了。一时的失意我并不放在心上,我可以回到乡间与朋友到处游玩,等待着时机。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所以他只能引蔡泽这样的暮年英雄为自己一生的知己。与山间的松月为友,自然而然地暗示当时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他人对其如此奉承殷勤,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期跃马,勿惊龙,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还是十分令人佩服的。
东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独未逢知音。
识者阅见一生事,到处豁然千里心。
看书学剑长辛苦,近日方思谒明主。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
丈夫遭遇不可知,买臣主父皆如斯。
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
猜您喜欢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
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
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
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
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
庶可示之子弟而已。
其辞曰: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
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
化成大鹏,质凝胚浑。
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
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
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
一鼓一舞,烟朦沙昏。
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
亘层霄,突重溟。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
左回右旋,倏阴忽明。
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
簸鸿蒙,扇雷霆。
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
怒无所搏,雄无所争。
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
连轩沓拖,挥霍翕忽。
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
邈彼北荒,将穷南图。
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
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
块视三山,杯观五湖。
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
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
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
上摩苍苍,下覆漫漫。
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
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
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
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
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
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
猛势所射,馀风所吹。
溟涨沸渭,岩峦纷披。
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
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
缩壳挫鬣,莫之敢窥。
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
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
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
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
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
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
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
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
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
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
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
跨蹑地络,周旋天纲。
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分类: 志向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流水去绝国,浮云辞故关。
水或恋前浦,云犹归旧山。
恨君流沙去,弃妾渔阳间。
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
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
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窥镜不自识,况乃狂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