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译文
我看一些非凡之人,被眼前的小事纠缠。
你颇具有远大志向,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才胜利归来?
注释
非常者:非凡的人。碌碌:平庸,一般。
鸿鹄:鸟名,飞得高远。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书剑:指文才武略。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京国:京城。何当:何时可以。献:献功。凯还:胜利归来。
赏析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以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
猜您喜欢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陈平无产业,尼父倦东西。
负郭昔云翳,问津今亦迷。
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稽。
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
怀仙梅福市,访旧若耶溪。
圣主贤为宝,君何隐遁栖。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é)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
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
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艣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
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