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了什么哭?”邴原回答说:“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哀怜地说:“孩子如果你想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注释
书舍:书塾。中心:内心里。恻然:怜悯,同情。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就学:开始学习。何以:为什么。少孤:年少失去父亲。就书:上书塾(读书)。孤:幼年丧失父母。过:经过。泣:小声哭。恻:心中悲伤。亲:父母。羡:羡慕。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得:能够。中心:内心里。感:伤感。伤:悲哀。苟:如果,要是。愿:仰慕。书:学习。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资:费用。遂:就。卒:终于是。诵:背诵。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凡:凡是。以:用。故:原因;缘由。
赏析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猜您喜欢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
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