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丝风雨万丝晴。
年年长短亭。
暗黄看到绿成阴。
春由他送迎。
莺思重,燕愁轻。
如人离别情。
绕湖烟冷罩波明。
画船移玉笙。
译文
千万条柳丝迎着风雨沐浴着晴日,年年站在长短亭旁目睹旅客来去匆匆。从暗黄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绿阴浓重,经历了春来春往的整个过程。
莺、燕在柳丝间缠绵徘徊不断穿行,恰似长短亭上人们依依难舍、含愁相别的情形。环湖柳色绿如烟,映衬得西湖水波明净。一叶画舟在水面上划动,载着幽幽一曲玉笙的乐音。
注释
年年长短亭:指年年柳树都在亭边送人远行。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春天来时,柳条为暗黄色,春天去时,柳条为碧绿色。
绕湖烟冷罩波明:指柳树沿西湖环绕。
赏析
这首词咏柳。作者因古来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遂将柳拟人化,借柳以咏离情。上片写驿道旁、长亭边的柳。这是人们祖道饯别之地,这里的柳年年岁岁为人送行,年年岁岁迎送春天,成了离情别绪的象征物。下片转写西湖烟柳。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时时注目于湖面摇曳的画船,聆听着船上悠扬的笙歌,感受着男女游客们的莺思燕愁,于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间离情别绪的负载物。
千丝风雨万丝晴。
年年长短亭。
暗黄看到绿成阴。
春由他送迎。
莺思重,燕愁轻。
如人离别情。
绕湖烟冷罩波明。
画船移玉笙。
译文
千万条柳丝迎着风雨沐浴着晴日,年年站在长短亭旁目睹旅客来去匆匆。从暗黄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绿阴浓重,经历了春来春往的整个过程。
莺、燕在柳丝间缠绵徘徊不断穿行,恰似长短亭上人们依依难舍、含愁相别的情形。环湖柳色绿如烟,映衬得西湖水波明净。一叶画舟在水面上划动,载着幽幽一曲玉笙的乐音。
注释
年年长短亭:指年年柳树都在亭边送人远行。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春天来时,柳条为暗黄色,春天去时,柳条为碧绿色。
绕湖烟冷罩波明:指柳树沿西湖环绕。
赏析
这首词咏柳。作者因古来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遂将柳拟人化,借柳以咏离情。上片写驿道旁、长亭边的柳。这是人们祖道饯别之地,这里的柳年年岁岁为人送行,年年岁岁迎送春天,成了离情别绪的象征物。下片转写西湖烟柳。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时时注目于湖面摇曳的画船,聆听着船上悠扬的笙歌,感受着男女游客们的莺思燕愁,于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间离情别绪的负载物。
猜您喜欢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燕帘挂晚。
莺槛迷晴,花思零乱。
试觅娉婷,日日傍湖亭苑。
掷果墙阴窥驻马,采香深径抛春扇。
醉归来,任钗云半落,绣帘慵卷。
念灿锦、年华如旧,飞絮游丝,萦恨难翦。
蜀羽无情,早带怨江啼断,厚约轻辞寒食夜,行云空梦梨花院。
莫凭阑,正斜阳、淡烟平远。
此间不愧总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
鸿雁一声秋意惨,疏杨援曳尚多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一作:明年)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画阁换黏春帖,宝筝抛学银钩。
东风轻滑玉钗流。
织就燕纹莺绣。
隔帐灯花微笑,倚窗云叶低收。
双鸳刺罢底尖头。
剔雪闲寻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