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背景
李评事其人无考。但从“评事”二字,知其为朝中一个负责案狱的司法官。这首《重别李评事》大约是昌龄在江宁(今南京市)任上某个秋天的作品。这从“吴姬”、“秋江”、“白露”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译文
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
看吴姬轻歌曼舞你我尽情酣饮,不要去管青枫白露秋夜凄寒。
注释
莫道:不要说。是长安:就要到长安。
吴姬:吴地的侍妾。缓:慢。君:李评事。随:任随。
赏析
诗写得很别致。对于友人的离去,他送过一次之后,离情别绪更加浓烈,于是就趁着友人还没起程,又摆下酒宴安排歌舞,与之“重别“。按照常情,这次相别,一定是两情依依流连不舍,“骊歌愁绝不忍听“。但是诗人为了减轻朋友的痛苦,却抢在前面先说:“”“秋江离别”,在读书人心中,似乎早就有许多伤情的沉淀,其“难忍之情”恐怕是公认的。何况目下,又是他和李评事遇到的现实?然而诗人却不让说这些,用“莫道”一下子把话题引向他处。说你明日就踏上了上长安的路程,哪里有什么难?既然不难,当然也就不要说什么难了。这话是极巧妙的。友人明日登程,可留的时间很短。诗人抓庄这一点,把离别之快转换成了走得容易:把不忍分离之“难”的内涵完全抽去了。这样,“秋江离别“便无“难”可言,且以人们乐意接受的姿态出现在面前。
““诗人以诙谐的巧言把李评事的思睹引升之后,便开始热情地劝他开怀畅饮,尽欢至醉了,说出来的都是热情话,没有吐出半个愁字。但是不言愁并不等于不存在愁。诗人所以不言,正表明他内心藏着深深的愁情,也正是因为他有愁情,才偏偏让人“莫道“,怕朋友勾起愁绪。而怕朋友愁自己就强压愁绪这种作法又使人感到了昌龄对朋友的一腔挚情。
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在荚蓉楼送辛渐,是话别通宵。这次送李评事,是一别再别。同是相别之情,表现方法却不一样。《美蓉楼送辛渐二首》,先是“寒雨”、“楚云”给蒙上一层愁网,然后在感情逆转中,更显其光明磊落之心;这首“重别李评事*,则是在欢情的推进里显现抑制的别绪。近人刘拜山评论说:“别在明朝,留在今宵,而今宵之缓舞延歌,正为明朝之远别,特见缠绵至深。”这“缠编”之情,说穿了,还是首句中“秋江离别难”的那个“难”字。诗人有意压它,反使它更加明显。看来诗人是很幢得反作用这个理的。
诗以逆振开篇,接下第二句正说“不难”.第三句因“不难”故以吴姬缓舞留醉,第四句既醉则忘情而适意。全诗借第一句逆振取势,语意顺流而下,婉曲的表达出对友人依恋之情。
猜您喜欢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草绿小平津,花开一水滨。
今君不得意,辜负帝乡春。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阮君唯饮酒,陶令肯羞贫。
阳羡风流地,沧江避世人。
菱歌五湖远,桂树八公邻。
青鸟迎孤棹,白云随一身。
潮从秣陵上,月映石头新。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一作李颀诗】
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僦,把钓待秋风。
分类: 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