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野人饷菊有感

明代 · 张煌言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分类: 菊花  抒怀 

张煌言: 菊花  抒怀 

背景

诗人张煌言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居住在乡村的劳动人民赠送一束菊花给他,以表达对其的敬仰之情,诗人遂以菊为题写下了这首诗,表现自己的抗清志向。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1375

译文

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笑看周围的美景。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花。
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

注释

野人:居住在乡间的百姓。饷(xiǎng):赠送。物华:美好的事物。偏:偏偏。黄花:菊花。
铁骨:这里指菊的枝茎。奠遣:不要让。金心:这里指菊的花朵。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古人咏菊之作很多,但此诗为作者一念触发,灵感倏至而作。
  头二句写作诗缘起,乡居野处的百姓出于对隐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赠菊花。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次句“乡人偏自献菊花”,是对抗清英雄的崇高礼赞。诗的一、二句创造了赏菊的感情环境。
  后两句则笔势急转,“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是全诗最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诗句。诗人由对自身的抒写转入对菊花的描绘。野菊挺秀的枝茎和灿然如火的黄花激发许多联想。花茎虽已经霜,仍不失挺拨咄咄之势;“铁骨”一词拟化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诗人以怜惜的笔调写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后二句虽然字面上全为咏叹菊花的字句,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无疑,后两句仍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豪情气概。
  前两句是叙述,叙述中充满诗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骨”与“心”都将菊花拟人化,赋予菊以人的性格。“骨”用“铁”字修饰,“心”用“金”字限定,既写出了菊花的凌霜贞姿,又写出了诗人的英雄品格。全诗写菊,又是写人,是写景,又是抒情,菊与人,景与情,洽合无间,融为一体。
  此诗严格说来,不是纯粹的咏物诗,因为诗人的感情、精神时时介入其间,不过借菊花象征而已。但野菊的自然情态处处与涌荡于诗人胸中的奔逸之情相合,所以诗人才得以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实质而言.作者描绘菊花的诗句已创造出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将主体感情固着其中,菊花成为诗人情感的一个对等物。

猜您喜欢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 ·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分类: 重阳节  菊花  抒情 

入山

明代 · 张煌言

大隐从兹始,悠然见古心。
地非关胜览,天不碍幽寻。
石发溪头长,云衣谷口深。
此中有佳趣,好作「采薇吟。

同姚兴公、万美功过访陈齐莫小酌

明代 · 张煌言

回首乡关北海滨,南来犹见故乡人。
君因久客翻为主,我亦同仇况比邻。
八载沧桑愁欲老,一樽清酒话相亲。
共悲吴楚烽烟急,太史占星正聚闽。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唐代 · 李商隐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分类: 咏物    菊花  抒怀  闲适 

惜黄花慢·菊

宋代 · 吴文英

粉靥金裳。
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
殢醉乡。
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
最断肠。
夜深怨蝶飞狂。

分类: 咏物  菊花  忧愁 

端阳喜雨,呈张相国鲵渊

明代 · 张煌言

海国悬符为辟兵,驱来雷檄又纵横。
中天雨露天中节,半夜风云夜半晴。
繁露何须灾异对,商霖原为相公生。
忧民幸慰祈年意,笑把菖蒲泛酒觥。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