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译文
高淡清虚是心灵的家园,何须占据胜水名山。
无心求道便是得道,有意结交人倒疏远。
风吹繁花飘如织锦,阶前流水清似弹琴。
我愿如此直至永远,不慕世人灿烂前程。
注释
烟霞:即山水胜景。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有烟霞痼疾。
赊:远。
赏析
修道的方法有种种不同,入道的门径亦有种种,然其终归目的都是一个,即得道。而得道在于心与道打成一片,不知有何区别,《维摩诘经》所谓“心净国土净”,《坛经》所谓“直心是道场”。既如此,修心而使之高淡清虚便是,又何须一定在名山胜水中修。诗人贯休以为,在在处处都可修心,他自己也一定是随意地在一个野居之所居处下来,而写成这首小诗。他的随意,也就是无心,而无心即为得道。所谓无心,即将过去的种种知见全部丢掉,还以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这才是得道的境界。有心追求道,也就有了道与人的区别,好比“你”有意地去结交人,别人会对“你”的目的产生怀疑因而疏远“你”。无心于道才是道与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比如风本无心吹,花本无心落,但风吹花落却织成了最美丽的图画;石阶无心斜,溪水无心流,而阶前流水声奏出了最悦耳动听的乐曲。这样一种无心随意的生活,便是最为理想的生活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追求呢。贯休该诗以说理及写景相结合,表现了野居生活中体味的禅道与禅趣。
猜您喜欢
忆山归未得,画出亦堪怜。
崩岸全隳路,荒村半有烟。
笔句冈势转,墨抢烧痕颠。
远浦深通海,孤峰冷倚天。
柴棚坐逸士,露茗煮红泉。
绣与莲峰竞,威如剑阁牵。
石门关麈鹿,气候有神仙。
茅屋书窗小,苔阶滴瀑圆。
松根击石朽,桂叶蚀霜鲜。
画出欺王墨,擎将献惠连。
新诗宁妄说,旧隐实如然。
愿似窗中列,时闻大雅篇。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遐想涪陵岸,山花半已残。
人心何以遣,天步正艰难。
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应知窗下梦,日日到江干。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