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
时自嘲,虚名无处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背景
这首“金字经”是写他夜宿邯郸驿舍的感触。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人们可以推定这是他第二次就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时的作品,那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译文
如今我又一次来到梦中享尽繁华富贵的邯郸道上,这绝不是因为山中人要价太高才能实现自己归隐的愿望,而是自己多年来无法逃脱功名这个虚名罢了。我也经常自己嘲讽自己。在“功名”这个问题上,又有谁能一下子惊悟觉醒,即就是到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还是这样。
注释
金字经:曲牌名。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驿:驿站。元代京官外调,往往在这里暂住,换车马。梦中邯郸道:即“黄粱美梦”,喻指人世间的富贵终是如梦一场。山人:隐居山中的人。晓霜:白头发。
赏析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一个“又”字点出卢挚故地重游,再次走上邯郸官道的事实。此处引用唐代传奇沈既济《枕中记》中的典故,卢生在邯郸道遇吕翁,枕着吕翁赠送的磁枕人梦,在梦中历经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却发现主人灶上的黄粱尚未蒸熟,由此领悟得失富贵不过是一场梦的道理。
对这一典故的引用,同作者自身经历密不可分。卢挚在燕南任官之前,他曾任皇帝的侍从之臣、按察使、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要职,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此次赴任恰好经由“黄粱一梦”故事的地点,故事主人公的姓氏又与他相同,这些巧合促使他产生了过尽铅华、豁然梦醒的感觉。
接下来“须不是”三句,承接上文,表达自己并非无归隐之心,而是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其中“山人索价高”意为,山中人索要高价才允许作者入山归隐,联系前面“须不是”三个字来看,直白地道出他的自嘲之意:他深知并不是归隐的代价太高,而是因为“虚名无处逃”,这五个字用风趣的笔法交代了他无法归隐的原因,即功名的引诱让人无处可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两句作为结尾,将卢挚已经这把年纪还不能看开名利的自我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谁惊觉”三个字写出了光阴流逝之快,也写出了他蓦然回首有所感悟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
全曲有很明确的主题性,语句上下承接,脉络清晰,但所表达的情绪却是矛盾的。卢挚用自我嘲讽的笔法写出他在归隐和继续为官两种选择之间摇摆的心情,这在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
猜您喜欢
寿阳妆,更何须兰被借温芳。
玉妃不卧鲛绡帐,月户云窗。
前村远驿路长,空惆怅,凭谁问花无恙?
被春愁晓梦,瘦损何郎。
万花丛,殢韶光肯放彩云空。
痴呆呆未解三生梦,娇滴滴一捻春风。
歌喉边笑语中,秋波送,依约见芳心动。
被啼莺恋住,江上归鸿。
海棠庭,这红妆也见主人情。
被东风吹软新歌咏,都为花卿。
黄鹄飞白鹿鸣,山林兴,佳丽相辉映。
是烟霞翠袖,锦帐云屏。
小楼红,隔纱窗斜照月朦胧。
绣衾薄不耐春寒冻,帘幕无风。
篆烟消宝鼎空,难成梦,孤负了鸾和风。
山长水远,何日相逢。
作闲人,向沧波濯尽利名尘。
回头不睹长安近,守分清贫。
足不袜发不巾,谁嗔问?
无事萦方寸,烟霞伴侣,风月比邻。
寿阳人,玉溪先占一枝春。
红尘驿使传芳信,深雪前村。
冰梢上月一痕,云初褪,瘦影向纱窗上印。
香来梦里,寂寞黄昏。
八葫芦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
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
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
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酒频沽,正花间山鸟唤提壶。
一葫芦提在花深处,任意狂疏。
一葫芦够也无,临时觑,不够时重沽去。
任三闾笑我,我笑三闾。
酒新篘,一葫芦春醉海棠洲。
一葫芦未饮香选透,俯仰糟丘。
傲人间万户侯,重酣后,梦景皆虚谬。
庄周化蝶,蝶化庄周。
酒频频,一葫芦风味扶诗兴。
一葫芦仗挑相随定,荷插银瓶。
爱诗家阮步兵,宽沽兴,身世都休竞。
螟蛉蜾蠃螟蛉。
岭峤荔枝新。
前岁曾逢旧使君。
下足扶胥江上雨,南薰。
吹散蛮烟瘴海云。
去去幕中宾。
恰及梅开寂寞滨。
载酒随车应共赏,殷勤。
要识寒花别有春。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