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背景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编入“省试”类,是作者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的试律诗。考作者生平,可知此诗为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春作者在长安应进士举时所作。
译文
建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从北辰处开始延伸。
百姓们都在歌颂太平盛世,共同沉浸于正月欢乐春。
黄山树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
金沟边青草丛生如迎春到,香花开放陪伴玉楼美人。
眼前无数鸿鸟在空中飞翔,黄莺频频传来美妙歌声。
什么时候能在科举中登第,回家还赶得上柳条清新。
注释
开国:指建国立都。维:连结。一作“移”。东井:星宿名,位处银河之东,也称井宿。维东井,指唐都长安与东井对应。起:一作“对”。北辰:指北极星。
咸:全,都。建寅:指夏历正月。
雪:一作“云”。黄:一作“青”。黑水:此指渭水。津:渡口。一作“滨”。
金埒:指用金堆成的矮墙。伴:一作“醉”。玉楼:华丽的楼。
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歌:一作“声”。
桂枝擢:喻指科举及第。还:指归家。
赏析
此诗是命题写景之作,亦是试律诗的主要题材之一。首二联从正面破题,但并非直接点破,而是以“东井”“北辰”破“长安”,以“建寅春”破“早春”,且同时总起全诗。三联承写诗题中的“早春”二字,描写冰消雪融之景。四联具体描摹的是早春时节,草长花开之景,且又加入了人们游春的活动。“迎”“伴”二字都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以人格色彩,使它们显得如此有情、可爱。相对于四联主要描写植物,五联描写的却是春天动物的活动。此联上句是远景的描述,下句由视觉转入听觉,描写了黄莺的啼鸣。末联表面上仍写春色,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早日登第出仕,以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报花消息是春风,未见先教何处红。
想得芳园十馀日,万家身在画屏中。
霏霏漠漠绕皇州,销雪欺寒不自由。
先向红妆添晓梦,争来白发送新愁。
暖催衣上缝罗胜,晴报窗中点彩球。
每度暗来还暗去,今年须遣蝶迟留。
猜您喜欢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
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
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灵异寻沧海,笙歌访翠微。
江鸥迎共狎,云鹤待将飞。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
遥知神女问,独怪阮郎归。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不枉东风吹客泪。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