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长亭,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早年所作。当时词人屡试不第,羁旅异乡,几欲灰心,恰逢阴雨,彻夜难眠,雨后登亭,临亭就所望所感而发此作。
译文
短亭长亭,古今离情。高楼外清冷的月亮被罩上了一圈光晕,雨后的秋天格外凄清。
浮云淡淡,远山茫茫。秋叶落地声伴着孤雁哀鸣,远游的行人不忍听。
注释
山驿(shānyì):山路上的驿站,指作词之地。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短长亭:古代驿道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此代指行旅、行程。古今情:古今相同的离情。凉蟾:秋月。晕:月晕,月亮四周的光环。馀:剩下、遗留。
横:地理上指东西向,此指远山迷茫。和:应和。
赏析
《长相思》为万俟咏写行旅之作,上片点明时序和地点,下片含蓄表达行人的愁思。通篇萧疏冷落,情在言外。这首词全词围绕着词人于秋季雨后登亭的所见所闻,秋季雨后的凄凉孤寂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这句话写到小楼在月影下独立,月影映衬着小楼,词人将深秋月夜描述犹如画一样。用“蟾”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为蟾蜍这种动物喜欢潮湿而体表是冷的,更能表现出“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可谓善于体会。“晕”是“雨馀”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
下片仍是写驿楼上的所见所闻,思乡的客愁表现得更强烈。过片“暮山平”两句,扣住“山驿”的“山”字,描写日暮黄昏时的山中景象。太阳渐渐西沉,暮云合拢。远远望去,群山模糊一片,山中的暝色越来越深了。云空阔而单调,使得整首词读后给人萧瑟之感。大笔地涂抹,景象开阔而沉郁,浓重的暮色有力地烘染着游子的乡愁。“几叶秋声和雁声”,则由视觉而听觉。所见既已如此,所闻更使心惊。风吹叶落,秋声萧瑟,再加上南归大雁的鸣叫,此情此景,真让人难以承受。因而词人不禁呼出“行人不要听”,把深浓的乡思推向高潮。水到渠成,收合自然。
猜您喜欢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
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昔年曾共黄花酒,一笑新香。
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
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碎云薄。
向碧玉枝缀万萼。
如将汞粉匀开,疑使柏麝熏却。
雪魄未应若。
况天赋、标艳仍绰约。
当暄风暖日佳处,戏蝶游蜂看著。
重重绣帘珠箔。
障秾艳霏霏,异香漠漠。
见说徐妃,当年嫁了,信任玉钿零落。
无言自啼露萧索。
夜深待、月上栏干角。
广寒宫、要与姮娥,素妆一夜相学。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正波泛银汉,漏滴铜壶,上元佳致。
绛烛银灯,若繁星连缀。
明月逐人,暗尘随马,尽五陵豪贵。
鬓惹乌云,裙拖湘水,谁家姝丽。
金阙南边,彩山北面,接地罗绮,沸天歌吹。
六曲屏开,拥三千珠翠。
帝乐□深,凤炉烟喷,望舜颜瞻礼。
太平无事,君臣宴乐,黎民欢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