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响迷湘浦,馀哀隔陇云。
角残灯外听,钟定枕边闻。
月落江城转四更,旅魂和梦到滦京。
醒来独背寒灯坐,风送长空雁几声。
楼近煖云湿,夜深闻雁低。
声音灯外尽,羽翮月边迷。
冉冉白榆上,悠悠黄竹西。
应逢穆王骏,春草一长嘶。
八月凉风起,高飞乱入云。
度关成一序,遵渚动千群。
菰米沈寒雨,芦花散夕曛。
一声江上过,独客最先闻。
枯树淡秋影,湿云凜夕阴。
江天一声雁,世事百年心。
知汝几时到,先令独客闻。
雨昏低度屋,风急乱穿云。
衡岳路犹远,吴江夜正分。
如何传素札,为我吊湘君。
何处惊飞起,雝雝过草堂。
早是愁无寐,忽闻意转伤。
良人沙塞外,羁妾守空房。
欲寄回文信,谁能付汝将。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注释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仔细地察看。方:刚开始。悠:远。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潇湘浦暖全迷鹤,逻逤川寒只有雕。
谁向孤舟忆兄弟,坐看连雁度横桥。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
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
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秋风萧瑟静埃氛,边雁迎风响咽群。
瀚海应嫌霜下早,湘川偏爱草初薰。
芦洲宿处依沙岸,榆塞飞时度晚云。
何处最添羁客恨,竹窗残月酒醒闻。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飞尽沙田到水乡,年年来往为谁忙。
只贪月夜芦花宿,不是将身傍稻粱。
去年闻雁江湖边,尔时异乡望白云。
今年雁南身更北,可怜送目怀居人。
我生羁旅自南北,雁飞何为亦远役。
浮云满天我无翼,相与因风寄消息。
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声兼边哨苦,影落楚云长。
此夜头堪白,他山叶又黄。
年年洞庭浪,飘泊更无行。
千里寒云卷朔风,当轩月午雁书空。
烦君为报江南客,憔悴辽东更向东。
过尽梅花把酒稀,熏笼香冷换春衣。
秦关汉苑无消息,又在江南送雁归。
我性爱风竹,历耳如筦弦。
两日偶不闻,但见青摩烟。
半夜意展转,时闻雁翩翩。
未能叫云月,而我独不眠。
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连。
亦有鸥鹭栖,历历鸣更传。
为汝饮一杯,问汝以一言。
不居芦苇中,乃巢苍翠巅。
萧萧西风多,一等菰蒲寒。
远来有相伴,汝等岂不贤。
不觉点急急,难通意惓惓。
振翼忽飞去,江湖水连天。
霜风吹雁入南云,千里征人枕上闻。
欲问梁园近消息,月沈星转五更分。
暮霞天角正红酣,渺渺飞鸣雁两三。
万里中原消息断,赖能带得过江南。
蜻蜓浦中闻雁声,寒侵短褐客愁生。
忽思大散关头路,雪压蒙毡夜下程。
露下多时雁未鸣,数声云外此宵征。
北人书到三秋尽,南国弓閒一字横。
孤馆有谁惊好梦,平芦何处起寒更。
想应俎上终须免,宜向方塘寄此生。
山寒经月断人行,孤雁噰噰忽一声。
身在异乡兄弟尽,老夫那得易为情。
重云散尽天如镜,寒雁哭霜冬夜永。
欲写相思寄远人,翩翩过尽无留影。
鸣雁为离群,馀哀度水云。
那知故乡夜,亦似客中闻。
胡儿雪后试弓初,寒雁惊飞绕碧虚。
傍月悲鸣过海曲,断风残韵彻庭除。
长门可奈孤灯影,远戍谁收一字书。
何事年年来复去,江南春渚足攸居。
秋满长空月满湖,忽听征雁一声孤。
远来应解传书信,曾到雁门关下无。
鸣雁萧萧下,寒灯故故明。
角声传细雨,云色渡高城。
兄弟无书信,乾坤有甲兵。
秋风归未得,见尔不无情。
忽起芦花渚,哀声入乱云。
空闺多戍妇,莫遣夜深闻。
惨澹胡风起,连鸣上碧霄。
才闻秋浦外,巳复夕山遥。
哀故欺霜角,清应断夜箫。
南楼有思妇,梦恰到西辽。
江寒月黑夜,定宿蒹葭里。
叫叫过灯前,却是谁惊起?
万里翩翩度碧虚,月明送影意何如。
也知一向郎边过,自是多情少寄书。
见汝今南下,怜予一望家。
乱声求侣急,高影背人斜。
月静林无叶,云寒菊有花。
万行关塞泪,秋日堕胡笳。
城头霜落夜初分,呖呖悲鸿枕上闻。
塞北未全收战马,江东漫自起愁云。
惊心落叶敲窗雨,转眼流光过隙曛。
寒梦易醒人易老,吟怀牢落岂堪云。
羡尔云中雁,春深又北翔。
如何天畔客,岁久尚南荒。
心岂虞缯缴,谋非为稻粱。
静观群物理,漂泊负随阳。
旅雁乘风翱,薄暮声嘹呖。
寒云暝前途,营营双倦翼。
问之何从来,远自沙塞北。
尔性固随阳,尔心乃谋食。
原田有稻粱,亦复多矰弋。
空阔蓼花滩,胡不暂栖息。
有鸟有鸟刺天飞,凌风何处借高栖。
朝游碧落暮四海,谁道汤网横天施。
雪深边塞五更时,洞庭云暗雨如丝。
河汉一声天地晓,耻随越鸟巢南枝。
沙头明月秋偏好,芦洲曲水环蓬岛。
群居不为稻粱谋,回翔肯落虞人手。
问尔常从海上来,钓徒几见鹰扬老。
船上三更后,天边一雁过。
远声闻浦口,清影落渔蓑。
故国犹怜汝,他乡更奈何。
因之感同气,惆怅向烟波。
秋老乡心切,更深客梦回。
忽闻飞雁过,知自故山来。
今夜宿何处?
远天鸣正哀。
江湖多弋者,欲下且徘徊。
天涯独客久不归,昼思夜梦如无依。
岂知碛雁有常候,秋南春北来去飞。
一行乍见落日远,数声或度重云迟。
去年江淮水淹溢,十室九户民苦饥。
心知稻粱谋不易,嗟尔何处衔芦肥。
幸因地暖避冰雪,得返朔塞鸣毋悲。
东风二月花发时,走马亦有游侠儿。
酒垆饮罢出门笑,弓箭在腰何所之。
白月转庭树,清霜下井干。
一声哀雁起,千里大江寒。
凄听宁偏入,离忧自万端。
乾坤吾与汝,前路共漫漫。
客里挑镫正苦吟,无端天外寄愁心。
霜横北地秋先老,月满南楼夜已深。
远戍几时吹画角,孤村镇日响清砧。
未知爪迹留何处,雪后沙边细细寻。
一字横排筝柱来,声声似拨楚弦哀。
愿为羽翼偕飞去,纵遇高峰誓不回。
已是萧萧落叶声,更闻孤雁客心惊。
关山到处多矰缴,冷月凄风况独征。
忽闻旅雁度霜天,凄婉声中形影单。
此夜兰帷愁不寐,破窗斜漏月光寒。
一阵新寒忍不禁,半天嘹呖堕鸿音。
他乡兄弟同明月,何处江山入暮砧。
枕上唤回长短梦,镫前愁绝别离心。
稻粱尔亦谋无地,漠漠卢花野渚深。
孤雁一声语,秋心暗里知。
衡阳归有路,怜我竟何之。
句注山前黯夕晖,天涯初见数行飞。
三关落叶秋将晚,九月清霜客未归。
塞接陇川矰缴满,江吞吴楚稻粱稀。
杜陵大有关怀事,一听哀声泪满衣。
千里云山信到稀,嫩寒和雨浸春衣。
浔阳戎马无消息,又在边城送雁归。
秋深霜气重,孤雁最先鸣。
响入空闺静,心怜永夜清。
自从成只影,同是感离情。
谁许并高节,寒林有女贞。
高旷平生志,艰辛老不移。
深秋如有恨,久客始能知。
归雁声何苦,中宵泪欲垂。
关河无限路,随尔到天涯。
天际飞鸿送远音,老农别有感时心。
声声渐入芦花去,谁向明年麦陇寻。
南国有孤鸿,悲鸣春江侧。
为苦网罗多,徘徊诉中臆。
微生岁月短,快意乘风力。
天路虽高寒,不惜弱羽翼。
山川万里远,云水情无极。
超摇大化中,欲往胡不得。
奈何纷纷世,使我天机抑。
空宇寄长声,聊为舒结轖。
伤哉此鸟意,闻者谁识测。
三叹抚清弦,冥冥知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