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阙题

元代 · 张翥

席上屠苏岁岁同,只怜最后饮衰翁。
半生客路江湖里,十月春愁雨雪中。
黄道云消晴见斗,青阳气转晓占风。
欲题采帖无佳句,思绕蓬莱最上宫。

阙题

唐代 · 张说

婚礼知无贺,承家叹有辉。
亲迎骥子跃,吉兆凤雏飞。
温席开华扇,梁门换褧衣。
遥思桃李日,应赋采蘋归。

阙题

唐代 ·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分类: 唐诗三百首  春天  写景 

刘昚虚: 唐诗三百首  春天  写景 

背景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盛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作为诗名。

参考资料:
1、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225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每:每当。

赏析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阙题

唐代 · 李白

庭中繁树乍含芳,红锦重重翦作囊。
还合炎蒸留烁景,题来渭得好篇章。

阙题

宋代 · 刘跂

君家十亩春苍筤,犀株解箨冰玉香。
山东麦饭藜羹客,有底诗情合得尝。

阙题

宋代 · 王迈

此亭形胜压东州,吴越山川日夜浮。
万顷怒涛胥愤烈,一舠明月蠡风流。
悲鸣华青千年鹤,缥渺沙洲数点鸥。
倦客来游空吊古,那堪更桌子高楼。

阙题

宋代 · 邓林

古今谩说飞来寺,幻化神工亦异哉。
寒玉一泓开地脉,翠屏千级绝尘埃。
驯猿童子朝留饭,杖锡禅僧晚渡杯。
到此令人清百虑,海中谁道有蓬莱。

阙题

宋代 · 释文珦

饮罢唯图睡快,老来不作书痴。
一味古人糟粕,谁能更辨醇醨。

阙题

宋代 · 释文珦

众患皆因有欲,一閒全得无闻。
心定常如止水,身安不喜行云。

阙题

明代 · 黄英

处处丛林似力成,天然飞寺依云屏。
曾闻猿化留题壁,知有龙来听讲经。
一水静涵僧眼碧,数峰高耸佛头青。
顾余自是耽幽者,对景长吟酒半醒。

阙题

明代 · 陈堂

峡山寒影削飞来,璇玉潆洄古洞开。
万叠芙蓉摇画幅,千秋霜雪锁楼台。
临风几想流觞兴,招隐何人授简才。
涤尽红尘应不染,移文休勒碧山隈。

阙题

明代 · 孔从先

飞来古刹传齐梁,浩劫新开胜地藏。
雨散诸花盈法座,月移孤镜到禅堂。
玉环留院千年幻,金锁空潭一水长。
独有悬崖松树色,商声萧瑟自苍苍。

阙题

明代 · 徐汝栻

莫问武陵可易寻,行行遥望隔云林。
桃花流水无人问,一路仙源信几深。

阙题

明代 · 梁景行

扁舟閒度峡山云,遥望旌旗曙色分。
一水中流通楚越,两禺高峙倒星辰。
凌空古阁堪留梦,入洞名花笑向人。
海国太平公等在,欲磨崖石记斯文。

阙题

明代 · 夏九畴

閒泛轻舟溯峡隈,杖藜扶我上云台。
青山不解因时变,白鸟无心任浪催。
客为探幽云外去,僧缘乞食月明回。
浮生自许耽丘壑,潦倒溪亭浊酒杯。

阙题

明代 · 刘克平

兰桡飞渡浈江月,紫阁摇空石突兀。
海日初生山雾开,乘兴因之讨奇绝。
孤高宝刹霾云端,古木蒙茸山势盘。
禺阳截竹吹管去,灵宫何意留其间。
仙之人兮时税驾,我岂后兮今跻攀。
碧天无际真人想,顿忘身谪向人寰。
江入大空深不测,缘知独有蛟龙蟠。
老衲看成精舍石,白泡汇作清溪潭。
榛甃舍利金轮灭,韦氏园林花树残。
犀沉谁为留金锁,猿去何知解玉环。
以兹振衣不厌高,翩翩直上凌层峦。
青天咳唾堕珠玉,白昼红颜生羽翰。
千层山色沉江底,九点芳烟暗碧湾。
二仪低悬槛外海,百粤势拊寺前山。
烟霞幻变人间世,云雾湿压清昼寒。
便欲举杯酬二字,何当同跨双飞鸾。
凭高远豁万里目,朗诵淮南一破颜。
大都无际沧波上,惟有群飞鸥鹭閒。

阙题

明代 · 刘礿

扪萝不足惮,策杖独言从。
数里闻流水,双林过午钟。
天花点石静,海树入窗重。
梵理吾将达,因兹问法宗。

阙题

明代 · 杨碧

地炉煨柏细生香,自把诗陈奠一觞。
过隙光阴蛇赴壑,浮云世事燕翻梁。
儿嬉爆竹连声响,人对灯花共话长。
拍拍好怀明日是,江山点景信谁忙。

阙题

明代 · 岑徵

晴日开长至,招欢池馆中。
欣逢梅蕊发,赏趁菊花丛。
乐事兼文酒,偕游杂冠童。
言寻莲社会,远蹑竹林踪。
放诞同咸籍,清谈过浑戎。
行觞严赏罚,坐隐决雌雄。
有约言终践,幽期月再逢。
偷閒閒便得,发兴兴难穷。
大化如翻轴,浮生似转蓬。
及时须作乐,此会莫教空。
况有邮诗约,相期雅兴浓。
格随苏李古,体任柏梁工。
大雅沦亡久,新声耳目同。
南园无旧泽,文献绝流风。
任此狂澜日,宜争砥柱功。
倒戈甘钝器,拔帜让群公。
敏捷推年少,濡迟任老翁。
且宽金谷罚,传览待诗筒。

阙题

明代 · 张博

层岩突兀倚江流,日落山门泊客舟。
古寺迥悬残照里,寒钟半落碧峰头。
攀穷曲磴诸天近,路入空云五月秋。
云水可能分半榻,他年应为买山谋。

阙题

近现代 · 柳亚子

天南义旅起堂堂,司隶威仪旧帝乡。
小挫纵然闻洱海,大勋终望集昆阳。
一成兴夏诛寒浞,三户亡秦忆楚王。
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先皇。

阙题

金朝 · 完颜允恭

心与寥寥太古通,手随轻籁入天风。
山长水阔无寻处,声在乱云空碧中。

猜您喜欢

中秋雨明日晴明玩月有作

元代 · 张翥

今夕清光不负公,更无云气碍虚空。
晴迟一日秋才望,看到三更月正中。
蟾兔影寒天下露,鱼龙魄动海生风。
故人别有蕉杯约,未放扁舟一鹤东。

声声慢

元代 · 张翥

金銮学士,天上归来、兰舟小驻芜城。
供奉新词,几度惯赋鸣筝。
相逢沉郎绝艺,为尊前、细写余情。
问何似,似秦关雁度,楚树蝉鸣。
我亦从来多感,但登山临水,慷慨愁生。
一曲哀弹,只遣髯变魂惊。
行期买花载酒,趁秋高、月明风清。
须尽醉,听江头、肠断数声。

杂诗七首 其六

元代 · 张翥

春江采瑶草,将以伸缱绻。
初期拾翠洲,复道滋兰畹。
美人隔花深,歌竟瑶瑟偃。
临流不可见,恍忽心未稳。
佳时难骤得,鶗鴂鸣已晚。
祇有千古思,绵绵楚波远。
黎丘之丈人,归路逢奇鬼。
既为鬼所惑,又复鬼其子。
夏南滑蜀梁,俯影明月里。
背走谓伏鬼,而又鬼诸已。
此皆非鬼者,特以疑故死。
憧憧奸佞徒,情状实鬼尔。
匿迹不自惭,胡为满朝市。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