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分类: 闺怨
徐再思: 闺怨
译文
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注释
东吴: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赏析
这首小令从唐女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的绝句脱化,也穿插了《啰唝曲》“莫作商人妇”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意境。但较原诗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总以行踪无定。”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不怎么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
原诗的薄情夫君“只道往桐庐”。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唐方干《思江南》:“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看来唐代桐庐为一交通中心。曲中改成了“别时只说到东吴”。东吴的指谓说法不一,据周祁《名义考》,元明时习以苏州为东吴、湖州为中吴、润州为西吴,苏州在元代确实是繁荣的商业城市。这也说明曲作者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根据元代的实际情形更改了“闺怨”的细节。
猜您喜欢
枝横水,花未雪,镜中春玉痕明灭。
梨云梦残人瘦也,弄黄昏半窗明月。
手帕
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
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
春情
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
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愁字。
昨宵是,你自说,许是咱这般时节。
到西厢等的人静也,又不成再推明夜。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
怕梨花不禁三月雨,是谁教燕衔春去?
醉姬
绯霞佩,金缕衣,枕东风美人深醉。
便休将玉箫花下吹,怕惊回海棠春睡。
柳腰
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
沈东阳带红香双抱住,怕随着彩云飞去。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
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
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依依一作: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