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阿房宫赋

唐代 ·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东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分类: 辞赋精选  古文观止  高中文言文  咏物  议论  借古讽今 

杜牧: 辞赋精选  古文观止  高中文言文  咏物  议论  借古讽今 

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敬宗十六岁即位,昏愦失德,荒淫无度,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于是杜牧写下《阿房宫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其写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

参考资料:
1、《阿房宫赋》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3-14]

译文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注释

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统一。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蜀,四川。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三百余下里,约合户人家的面积。里地,即公里,现代人也无法做到,夸张过度,难以令人信服)。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覆压:应当是指“层层叠叠”)。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廊腰缦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冥迷:分辨不清。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杳:遥远得踪迹全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缦立:久立。缦,通“慢”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这里说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数,形容阿房宫很大,有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摽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摽,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倚叠:积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奈何:怎么,为什么。锱铢: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庾:露天的谷仓。九土:九州。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固:顽固。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赏析

从内容结构上看,此赋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12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像得神奇瑰丽。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先写“妃嫔”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从艺术手法上,此赋运用了以下手法。
  一、想像、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见“有关资料”霍松林的《〈阿房宫赋〉鉴赏》引文)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像。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像,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此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三、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此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猜您喜欢

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

唐代 · 杜牧

清晨候吏把书来,十载离忧得暂开。
痴叔去时还读易,仲容多兴索衔杯。
人心计日殷勤望,马首随云早晚回。
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游灵岩记

明代 · 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
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
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
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
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
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
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
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
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
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分类: 辞赋精选  纪游  讽刺 

醉翁亭记

宋代 ·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分类: 辞赋精选  初中文言文  古文观止  山水  抒情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唐代 · 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雪赋

南北朝 · 谢惠连

岁将暮,时既昏。
寒风积,愁云繁。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乃置旨酒,命宾友。
召邹生,延枚叟。
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
雪之时义远矣哉!
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焦溪涸,汤谷凝。
火井灭,温泉冰。
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北户墐扉,裸壤垂缯。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连氛累霭,揜日韬霞。
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蔼蔼浮浮,瀌瀌弈弈。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
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
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
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
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
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
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
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
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有怀妍唱,敬接末曲。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
  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
  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歌卒。
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
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
  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不固其节。
节岂我名,洁岂我贞。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分类: 辞赋精选   

龙丘途中二首(一作李商隐诗)

唐代 · 杜牧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
唯看万树合,不见一枝开。
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
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