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陇西行

南北朝 · 庾肩吾

借问陇西行,何当驱马征。
草合前迷路,云浓后暗城。
寄语幽闺妾,罗袖勿空萦。

陇西行

南北朝 · 谢灵运

昔在老子。
至理成篇。
柱小倾大。
绠短绝泉。
鸟之栖游。
林檀是闲。
韶乐牢膳。
岂伊攸便。
胡为乖枉。
从表方圆。
耿耿僚志。
慊慊丘园。
善歌以咏。
言理成篇。

陇西行

唐代 ·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分类: 边塞  战争 

王维: 边塞  战争 

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8

译文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
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
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

赏析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陇西行

魏晋 · 陆机

我静如镜。
民动如烟。
事以形兆。
应以象悬。
岂曰无才。
世鲜兴贤。

陇西行

魏晋 · 陆机

我静如镜。
民动如烟。
事以形兆。
应以象悬。
岂曰无才。
世鲜兴贤。

猜您喜欢

北城门沙门

南北朝 · 庾肩吾

俗茧厌缠丝,因由抽善縠。
长披忍辱铠,去此纤罗服。
愿引三涂众,俱令十使伏。
珠月犹沈首,金錍未挑目。

咏美人

南北朝 · 庾肩吾

欲知画能巧,唤取真来映。
并出似分身,相看如照镜。
安钗等疏密,着领俱周正。
不解平城围,谁与丹青竞。

登城北望诗

南北朝 · 庾肩吾

誓师屠六郡,登城望九嵏。
山沈黄雾里,地尽黑云中。
霜戈曜垄日,哀笳断塞风。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