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
日日沧浪亭畔路。
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
待把尘劳截愁住。
灯影幢幢天欲曙。
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背景
光绪三十年(1904年),王国维在江苏师范学堂任教,讲授伦理学课程,并研究叔本华、康德哲学。这首《青玉案》就是他试图在文学中“求直接之慰藉”的自我感觉之作。
译文
江南的秋日的景色就像夕阳一样快要完了,数数那些景色,却仍旧很多。我每天都在沧浪亭外夕阳下的树林中寻找写诗的灵感。
可叹的是忧愁总是和闲情一同到来,正想不再忧愁,就看到天已经快亮了。不管是闲暇中的心事,还是忙碌中的滋味,全部都化入西楼外的雨中了。
注释
青玉案:以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垂垂:渐渐地。幽事:幽景,胜景。浑:仍旧,仍然。沧浪亭:在苏州城南。词人曾在苏州长期居住。
俱赴:指忧愁和悠闲往往一同涌上心头。截愁住:截住愁的倒装句。幢幢:形容灯光摇摆不定。
赏析
这首词贵在委婉曲折。“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在意思上就很曲折:“江南秋色”是美丽的,而“垂垂暮”是令人遗憾的;不过尽管如此,在这暮秋的时候还有那么多可以游赏的景物,终归还是令人高兴的。“日日澄澈亭畔路”的“日日”,是强调每天都去,这是因为对那个地方景色的喜爱。但如果结合前边的“垂垂暮”,则这个“日日”又令人联想到冯延巳《蝶恋花》的“日日花前常病酒”,这里边又令有一种对无常之美景难以割舍的执著之情。“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点染出一幅清秀疏朗的“水畔独吟图”,独吟之人显得很超脱很自得。但是,由“西风”和“夕阳”点染而成的美景,却透着几分清清,几分伤感;而那“独自”二字,又暗含着几分寂寞、几分孤独。
“可怜愁与闲俱赴”——“愁”和“闲”实在是一对形影不离的老朋友,寄情山水独自寻诗是“闲”,但只要是“闲”的时候就必然跟来“愁”。既然这个办法不行,那就是用“尘劳”来“截”:把自己完全投入尘世事务的繁忙劳碌之中,以此来求得对内心之愁苦的暂时解脱。这时候已经“灯影幢幢天欲曙”——夜过去了,白天又来了。接续这个不眠之夜的,仍将是整天的繁忙劳碌,或者是整天的闲愁缠绕。
猜您喜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樱桃花底。
相见颓云髻。
的的银釭限意。
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
都成别后思量。
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风满棹。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分类: 离别
东海人奴盖世雄,卷舒八道势如风。
碧蹄倘得擒渠反,大壑何由起蜇龙。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