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背景
元丹丘是个道士,他在嵩山脚下、颍水岸上建了几间房子,这就是颍阳山居。他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到了这里,看到他住的地方北依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北极汝海,云岩掩映,颇有佳致,心里非常喜欢,就接连写了好几首诗送给元丹丘。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译文
老友栖身嵩山,只因爱这山川之美。
大好的春光,却空林独卧,白日高照也不起。
松风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气;石潭水清,清洗心里耳中的尘世污垢。
羡慕你啊,无忧无虑,静心高卧云霞里。
注释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洗心耳:洗心,《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据《高士传》记载,尧要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跑到嵩山隐居起来;尧找到他,又要让他做九州长,许由不愿意听,就在颖水里洗耳朵,表示尧的话污了自己的耳朵。
赏析
这首诗的头两句,先用东山表明故人隐居的事实和山居对他的意义,再写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这样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写景了。
中间四句刻画故人的形象,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故人就高卧山林,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这是一个疏懒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谓的高士就是这样的,他们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闲云野鹤般的人生境界。“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两句运用古典故事来刻画这个形象的精神风貌,将故人比作古代隐士高人,意境深远;松涛阵阵,伫立在风中的听者心有会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边的观者心耳早已清净。其人格之高洁,尽在不言之中。前两句是画肉,这两句是画骨,这样,诗人笔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态,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诗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也是诗人是在刻画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生活。
猜您喜欢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
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
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
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
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黄河走东溟。
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
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
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
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
吸景驻光彩。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
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
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
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
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
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
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
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