廨舍如僧舍,官曹似马曹。
头巾终日岸,手板或时操。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译文
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
别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话语,那一定会惹人奇怪。于是一个人拄上拐杖带一壶美酒登芝山去吧。
注释
底事:何事,什么事。
浑:都,全部。
赏析
刘季孙曾在饶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县)担任酒务,专门管辖制酒和酒业税收。他是一个很孤独高傲,并淡泊名利的人。作为管税收的官员,在那时应该是个肥缺,但是诗中则明确指出诗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为官清廉的承诺。
燕子呢喃是轻细悦耳的,一个心里没事的人不会被打扰。诗的字面意思翻成现在的话是想要听懂燕子的话而不被理解,而这仅仅是字面意思而已。即便是现在去和别人讨论燕子说的话,那也有人会觉得奇怪。而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不被人理解,百般无聊的诗中人只好一个人携酒游芝山,消遣去了。不是前呼后拥,而是一个人拄上拐杖,仅带着美酒就去了。这就是诗人在表示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或者说他的品格和道德观。
《石林诗话》中曾记载:王安石为江东提举刑狱时,巡查到此处,将要评估刘季孙的工作成绩。来到厅前,见屏风上题着这首诗。读罢大声称赞,一问左右,说是刘季孙所写,于是召他来谈诗论文,酒务方面的情况倒一句没提。等王安石回到旅驿,有不少此地的学子聚在门前,请求派一个主管教育的官,王安石马上就点刘季孙来主持。一时传为佳话。《千家诗》的注解里特别有这样一段话:难怪当年王安石作江东提刑时,巡查酒务到饶州,看到刘季孙厅屏上的这首诗后,就不再问酒务一事了。
刘季孙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后,性格豪迈,文武全才,却出任小小的一介酒务俗吏,实在有点太委屈他。不过,刘季孙的诗却读不出筋骨尽露的浅躁之气,不是那种哭哭啼啼或跳脚大骂的风格,而是襟抱开阔,气度雍然。宋人很推崇这种气度,不喜欢罗隐那样尖锐直切的。正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说:“其未流甚者,叫躁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这也是王安石读懂了诗中的喻意后,对他极为推许的原因。
抛开诗人的这种气度不讲,仅仅从诗歌条理来看,这诗中的人看似悠闲恬淡,其实还很寂寞,“说与旁人浑不解”一句,似乎透出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抱怨,那么“杖藜携酒看芝山”就是对这种心情的解脱,虽然有些自嘲的意思,但也不失为洒脱。这种成熟的人生观,现在的读者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猜您喜欢
东方巨镇宗岱宗,群山列侍臣妾同。
西南崛起一万仞,却立不屈如争雄。
何年天星下天宫,坠地化作青芙蓉。
外如刻削中空同,阆风玄圃遥相通。
我昔东游访青童,群仙招我游中峰。
悔不绝粒巢云松,失身误落尘网中。
如今可望不可到,舣舟空羡冥飞鸿。
神仙可学事亦晚,安用屑屑悲秋蓬。
吾闻峄阳有孤桐,凤皇鸣处朝阳红。
安得斲为宝琴献天子,为民解愠歌《南风》。
滟滪三蜀险,吕梁天下壮。
我昔过彭门,舍舟步青嶂。
酾酒神龙祠,凛乎不敢向。
间关一叶下,号呼百人放。
篙师稍失律,身入鱼肠葬。
至今仆夫辈,言之气辄丧。
危哉石梁洪,势与吕梁抗。
一石截中流,两山束惊浪。
雷霆怒轰訇,鱼龙气慄怆。
轻船汎顺风,大舰必秋浪。
我行有期程,稽留速官谤。
惭愧双白鸥,飘然淩滉漾。
世人看山在山下,李侯看山向绝顶。
世人画山画白日,李侯画山摹夜景。
绝顶看山山更奇,夜景摹出人少知。
远山苍苍近山黑,岩树历历汀树微。
天高露下暮潮息,月明一片寒江迟。
藏深乐渊潜,惊定安林栖。
耳绝城市喧,心息声利机。
古人无因驻清景,高侯有笔能夺移。
容翁复作有声画,冥搜天巧为补遗。
后来知有李侯之德高侯画,千年人诵容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