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一高士,晦迹衢婺间。
六岁失所怙,立身何艰难。
高堂有慈母,尽瘁心力殚。
年甫二十四,掩镜啼孤鸾。
纺绩事教养,辛苦摧肺肝。
岁时奉祭祀,鸡黍供盘餐。
殷勤冀成立,宗嗣得无患。
子母命相依,影只形更单。
儿身壮有室,母心方燕閒。
乳下三岁儿,况复哀茕鳏。
保抱恤疢疾,衣食防饥寒。
三世各一身,谁不为悲酸。
人愿天弗违,竟使嗣续完。
母头既垂白,儿亦双鬓斑。
綵衣戏堂下,五色纷斌斓。
凊温适母宜,甘旨尽母欢。
树彼萱草花,慈训谁与颜。
慈训不可忘,恩重如丘山。
贤孙诲上庠,耿耿心寸丹。
有志在补报,无时涕汍澜。
求诗纪其实,千载为兴观。
猜您喜欢
桃源之景清且閒,秦人避世居其间。
奇踪一撇不复见,但见万叠皆云山。
当时岂不恋乡土,急欲逃生免愁苦。
初期一去即来归,岂谓家成遂终古。
梯空涉险身忘疲,提携襁负声嚘咿。
豁然世外得绝境,太朴未凿无浇漓。
良田可耕樵可牧,香稻堪炊酒堪熟。
明年春雨长桑麻,剩种红桃满溪谷。
桃花开后知春深,莺啼燕语花阴阴。
飞英不合泛流出,勾引渔子来相寻。
山翁渔子不相识,倚棹相看问畴昔。
炎祚承平八百秋,更无人解传消息。
衣冠俎豆将无同,送迎犹是秦人风。
黄鸡白酒可留客,归心不用殊匆匆。
尽醉姑留一宵住,明日相辞出山去。
扶舟傍岸觅来踪,水阔山高不知处。
笑遣芳樽吸绿荷,风丝撩乱粟芒多。
湘妃小盖擎波出,太乙仙船载酒过。
玉露引香通鼻观,碧云分影照颜酡。
独醒楚客应嫌此,故剪秋衣换绿萝。
不著京尘染素衣,赏心还自爱芳菲。
晚来东阁无诗兴,带得红妆马上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