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高冠谷口招郑鄠

唐代 ·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分类: 写景  访友  抒情  隐居 

岑参: 写景  访友  抒情  隐居 

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岑参隐居终南山时。开元(唐玄宗713—741年)后期岑参随兄至长安求仕不成,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他的朋友郑鄠隐居在高冠谷口,相距不远,时相过从是情理中事。此次到谷口来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译文

说好了今天前来拜访你,现在却只看到空空的书斋,而不见你的身影。
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门前的小路已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归来。

注释

空斋:空屋。
涧花:山涧里的花。涧,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潭树:水潭边的树。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门径:当门的小路。
山霭:山上的云气。氛氲:云雾朦胧貌。

赏析

此诗前两句“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点明事由,作者来到高冠谷口来拜访朋友,却只见空屋不见人影。大概正因为未见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风景和幽静的环境。“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山涧的花在暮雨之中红艳似火,潭边的树为春云笼罩暖意顿生,着实迷人;“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门前的小径人迹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来鹿群,何其幽静。“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屋子里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雾弥漫侵吞,他的乐于隐居之情溢于言表。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人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此诗颇见出岑参写景绘物的不俗功力。诗人艺术嗅觉的灵敏及善于捕捉平凡景物中独特的意蕴,于此诗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审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构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潜评其“工于烹炼”(见《唐诗别裁》卷十),甚是。全诗优美清幽的环境刻画,渗透着诗人对田园野趣、隐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这种情感又不露声色地隐含在诗人对自然风光细致独特的描写中,这又是岑参诗歌的特色之一。

猜您喜欢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代 ·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分类: 宋词精选  写景  抒怀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宋代 · 辛弃疾

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於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分类: 写景  抒怀 

送杨瑗尉南海

唐代 ·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分类: 送别  友人  抒情  同情 

送楚丘曲少府赴官

唐代 · 岑参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
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郊行寄杜位

唐代 · 岑参

崷崒空城烟,凄清寒山景。
秋风引归梦,昨夜到汝颍。
近寺闻钟声,映陂见树影。
所思何由见,东北徒引领。

鹧鸪天·东阳道中

宋代 ·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分类: 写景  抒情  愉快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